钱学森:沙产业属第六次产业革命,是21世纪中叶才能花开结果的
 
 
给刘恕的信
刘恕同志:
  我非常感谢您送来了《沙产业专辑》,读后得益良多;犹其像您和田裕钊同志等长期在同沙漠戈壁打交道后总结所谈的,更是比我高明得多!
  您讲的苏联(现已不存在了)中亚卡拉库姆大运河的教训,它使我想到沙产业还有个地理建设的大问题:治沙、改造沙漠戈壁有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的课题,要尊重地理学规律。这个宏观理论在沙产业比在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和海产业要突出得多方面人有改造沙漠美好设想的诱惑,一方面又有地理(气象、水文、土质等)自然规律的限制。这不是地理科学研究的课题吗?
  对此如何人手?我想也许可以从地理历史学开始,过去不是沙化的地区,采取人为措施大概是可以治理的;而几百年前就是沙漠戈壁,对它只能就实际情况开发沙产业,不要轻举妄动!
  还有一点:沙产业属第六次产业革命,是21世纪中叶才能花开结果的,那时还要用生物技术这一现在刚露头的技术革命。对沙产业我们现在只是做初步探索工作,包括:1)从地理科学明确治沙的范围;2)通过试点,建立沙区植物、动物繁殖加工事业;3)引人生物技术,做些试验。
  以上当否?请您和田裕钊同志指教!这也是沙产业研究会要讨论的第一批问题。向您和田裕钊同志拜个早年!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91.12.21
  (来自:《钱学森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8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