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农村过年,见到了许多长年在外打工的亲友们。他们当中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是建筑行业的泥瓦匠,这些年主要活跃在省城的房地产业。
前日,在火炉边和亲戚们聊天,他们在外地从事泥瓦匠已经十多年了。谈起他们的收入,他们觉得还不错,当时我的一个小姨说,“一般做小工的,就是没有什么手艺的,卖苦力的,只要勤快点,一个月收入五六千没什么问题。那些有手艺的泥瓦匠,只要手脚利索的,一个月上万是小事儿。有的多的还会翻倍。”
“现在搞泥瓦匠的都不错了,有不少的存款,好多人还买了小车,有少数的还在省城里买了房子,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记得有个小表妹在被人问到其家收入时,人家笑着说有了几十万了吧,她说,“没有呢,还只有十几万。”
不过,坐在一旁的舅舅说,这泥瓦匠收入是上来了。但这活儿,并不是人人想干的,也不是人人都干得了的。
第一,吃得苦。一是卖体力,苦活、脏活、累活,不一般的,都是拿身体来拼的。二是平时住得差、吃的差,一般建筑工人都是住在工地上,其条件差的令人不敢想象,吃的也是怎么节约怎么吃。
第二,讨薪难。舅舅是一个小包工头,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尤其是这两年,讨薪越发难了,每到年关就为此事发愁。至今仍有大量的工资还没有讨到手。除了农民工工资发放没有一个好的规矩外,这些年房地产形势开始走下坡路,以致于舅舅都要转移阵地,有些房地产工程都不敢接,想从房地产转向国家的基础建设。他觉得,还是国家的钱靠谱些。
第三,缺保障。养老,安全,健康,这些对于农民工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保障的地步,所以家乡的田地一直保留着。
第四,受歧视。对于农民工,至今仍是受着歧视,无论是城里人们的目光,还是孩子们的读书等权益,都还差着他们的期待。
所以说,泥瓦匠赚的都是些体力钱、苦力钱、身体钱,他们任劳任怨,很容易满足,可就是这些钱,往往还得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讨,令人心酸。如果哪一天,泥瓦匠收入上来了,权益也上来了,尊严也上来了,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城乡趋于平等,人人梦想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