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796 1
2008-09-11

详细可见:http://user.qzone.qq.com/113830973/blog/1220363385

一、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上最大的改变莫过于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了。以我来说,每天都会花超过5个小时的时间与电脑和网络打交道,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与网络的日子我会是多么地痛苦了。实际上,现在人类在工作与学习、生活上已经严重依赖电脑与网络了。

 

网络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信息。这为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不好。不好的方面有哪些呢?我不可能讲得完全,但有一点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由于网络使得消息的传播在速度上大大加快、在范围上变得更广、在管制上更难。这样,等于是网络使人类的嗓门的功率变得无穷大。这样,山歌唱得动听的才子佳人们迅速为世界所知晓,他们的歌唱风格也会立即改变世界歌坛的风格。而更多的平庸之辈们与前面的这些才子精英们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差距扩大的由来:平庸之辈们虽也可以在发表意见,散布消息,通过网络迅速广泛地传播。但由于他们的水平不够,没有人信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懒得花费时间与精力来“唱歌”了。而社会的精英们可以利用它们的地位、口才、高深理论来散布各种消息、评论,而网络的存在与发展更是强化了他们的影响力。此消彼长,差距能不扩大吗?

 

现在,名人权士的言论的影响力已经到达空前的程度了。君不见2008年8月20日,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在其研究报告爆出中央政府将出资2000~4000亿人民币刺激经济的猛料。此事经过媒体网络广泛报道后,使当天沪指一扫连日低迷,大涨将178.81点,幅度达+7.63%。(但随后,该报告被斥为无依据,股市迅速打回原形,被业界普遍认为外资投行趁此机会出货)。能源紧张的今天,OPEC、Goldman Sachs的主席、分析师们的一份报道、一个讲话就会使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推高10美元/桶。

 

二、人的目的

 

我在一个多月前写的《是什么给人类带来快乐?》http://user.qzone.qq.com/113830973/blog/1216916814 一文中指出,人是追求美的,因为只有美才能带来快乐,而每个人又都不是想开开心心地活着呢?所以人的目的是最大化所能拥有的“美”。

 

脸蛋变得更美,需要庞大的整容费用;慷慨解囊支援灾区,使道德上更美需要大笔的钱;钻石项链戴着很美,但需要很多钱来买;抱得美人归需要999朵玖瑰,也要花不少钱;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他们晚年过得开心也需要钱;当总统、议员成为社会名人,需要很大的竞选支出;写出好文章需要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完备精确的数据、足够的时间精力(不用成天为生活发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理论研究是贵族的运动),这些需要钱。因为资源都是有限的,大家都想要,最终资源分配给谁总得有一个竞争性规则。市场经济中规则就是价格,计划经济中规则就是等级。

 

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要想更快乐、更美,没有钱是不行的。所以股评家、报社记者、投行的analyst、strategist、advisor们、证券公司的基金经理、职员们、老百姓们都在想着如何能够挣更多的钱。

┌─────────────────

在这里我要指出一下,钱既不是人类达到快乐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它只有在能使“美”增加的前提下才能给人带来快乐,成为人的目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满脑子想着钱,不顾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责任,言谈举止猥瑣,通过不正当、没有成就感的手段(如欺诈、偷窃)而发财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即走到美的对立面的钱是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而有时候一个举手之劳、一个微笑、一个赞美,就会创造出很多快乐,这些都是不需要钱的。

 

人的目的是最大化所能拥有的“美”。这里的美是一个主观上加总的概念。一个人用挣来的钱来买房、结婚、培养子女读书、赡养父母,但这个钱可能需要通过欺骗别人才能挣来的。前面会增加美,而后面会减少美,那么他就会以一个主观上的权重来加总这些美,最后最大化原则做出决定。

──────────────────┘

 

三、忽悠的盛行

 

先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经常在门户网站上见到某某经济学家发表了什么什么保护富人,为当权者说话的言论,然后文章得到广泛转载,评论也是堆积如山。张维迎就是一个典型。实际上这些门户网站上的报道很多都是小编们故意断章取义写出来的。这些小编实际上是读者喜欢听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不顾事实与真相。因为这些记者、编辑们知道: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又受到新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的压迫,因此穷人们感受到自己越来越不幸福,又没有良好的诉求表达渠道,这个气总是要找地方出的;而最理想的对象就是那些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又没有权势的人——经济学家身上了,经济学家是比较好欺负的;谁都可以把张维迎大骂一顿,而不担心有人来找他麻烦,网管也不会把他的评论神秘地删掉。于是小编们就盯着中国的经济学家的言论,只要有机会可以找出一些片言只语,他们就引用出来,写出一些煽动性的文章,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为什么小编们、网站管理层会这么做呢?一个字“利”。这些小编们也要吃饭、养家糊口,网站的公司也要点击率来提高广告收入。所以是利益来驱动他们来忽悠我们大众。网络里到处可见的标题党现象是同一个道理。所以了解到与我们打交道的这些人的利益所在、动机所在后,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了。

 

看到这里,读者应该能够得出一个结论了: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名人权士的言论的影响力空前提高,忽悠一下所带来的收益相比没有网络、信息闭塞的时代已经成倍地增长。我们老百姓平常所看到的新闻报道、言论,很可能是一些人为了自己利益而进行的忽悠。

 

四、忽悠的可行性分析

 

忽悠的可行性取决于事物的复杂性与忽悠对象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越复杂,别人越搞不懂的东西越可能忽悠成功。除非你有赵本山“卖拐”的功夫,能把一副拐杖忽悠到2000块。否则,能忽悠成功的对象往往具有高科技、不可证实、高复杂性等特征。

 

比如说保健品,只要吃不死人,它的功效就很难证实,这个特征注定了保健品市场是一个大忽悠市场。大米由于普通老百姓很容易鉴别它的好坏,所以这个市场忽悠很难。

 

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金融创新的发展,公司并购重组的兴起,Over-The –Counter交易的增加,使得普通的投资很难去定价一个金融产品。专业分工的发展,外行与内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使得忽悠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在投资领域反忽悠最成功的人就是大家熟知的沃伦· 巴菲特。他号称是从来不买科技股,理由是因为高科技的东西太复杂,他不精通。如果投资者都能像巴菲特老人家一样,估计很多投行、评级机构、高科技公司马上就要倒闭,因为忽悠没有市场了。

 

五、国内最大的忽悠市场:中国股市

 

本人入市一年多,西装进去泳装出来。虽然赔了很多,但有幸的事,家当不多,在绝对数量上来说还不算多。并且血的教训也容易让人成长,为以后的自行车进去奔驰出来打下基础。

 

中国的股市是一个大忽悠市场。由于没有卖空机制,只有股价上涨,成交量放大,券商、基金、股评家、报社、政府、银行、网站才有钱赚。

 

非常记得刚入市时,蓝筹股、中小盘股、ST股轮流地被忽悠给我。大盘3000多点的时候,讲了一大堆故事,证明必上4000点。结果真的上了,经过530印花税调整的剧烈震荡后,网站上到处可见必上5000点的理由,结果是蓝筹股发威,最有印象的是中国铝业,万科A,迅速站上5000点高位。在经历了不像样的调整后,大盘直接向6000点发动猛攻。在国庆过后的一周迅速站上6000点高位。这个结果连中国的忽悠家们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忽悠得这么成功,不免有些自信心膨胀,于是加快力度,直接忽悠到10000点,怕没人相信,就把罗杰斯这个国外的和尚拉过来。

 

记得当时经常看的网站就是网易与新浪的股票频道。没有哪一天里面不是充斥着令人激动的故事。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气愤,不过理性地想一想,这也正常。因为他们已经与券商、基金、政府等结成一个利益集团了,都在同一条船上。报道了负面消息,没人炒股,访问网易新浪的人不就少很多了,与证券市场界不处好关系,以后还怎么赚钱。总之,之所以如此般忽悠老百姓,最终逃不过一个“利”字。

 

六、世界最大的忽悠市场:华尔街

 

美国资本市场有卖空机制,并且很发达,比如说可以“裸卖空”。但这丝毫没有约束金融天才们的忽悠功夫的施展。从2001年的科技泡沫的破灭到2007年开始的次资危机的爆发,无不证明了华尔街的忽悠功夫。相比中国股市,它的忽悠功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股市忽悠中国老百姓的钱,而华尔街则是忽悠世界老百姓的钱。

 

以下是bloomberg网站上的一个报导的摘选:

Chinese institueions own more than $30 billion of Fannie and Freddie paper, according to estimates by CLSA Ltd., the Hong Kong-based investment banking arm of France's Credit Agricole SA…….$20 billion is owned by Bank of China Ltd., the country's third-biggest lende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owns the Second-largest amount, $7 billion. Spokesmen for Bank of China and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declined to comment.

 

这个消息未经证实,但中国1.8万亿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应该有三分之二,两房的股价已经跌了90%,可以想像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有多大。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不完全,现在英国与欧元区的问题在美国问题显露之后也显现出来了,英国的房地产现在正跌得厉害。中国对日本是逆差,日元又是低息货币,应该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很小。

 

七、忽悠时代的生存之计

 

1.对忽悠们进行惩罚,提高忽悠的成本。要记住那些忽悠过我们的人与组织,对那些网站、股评家们算旧帐,给这些忽悠们打个分,评个级。

 

2.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的熟悉的公司的股票。这是彼得林奇大师的投资精要。不要觉得越是离自己远、越不懂的公司越有投资价值。

 

3.跳出股市而炒股。中国的门户网站的投资、证券频道往往是忽悠家们施展才华的平台。最好少去关注,只要注意一下里面的关于国家政策的出台的中性报道即可。投资股票市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具体的行业法规,国家的战略规划,以及具体的公司经营情况,坚持价值投资。

 

4.要做就做专业。分工的发展使得隔行如隔山,要想在资本市场方面下大赌注,赚大钱的话,必须把自己培养成经济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否则最多买一点基金。或者与理财的公司签定有投资收益下限的合同。

 

5.关注汇率。汇率研究涉及的面广,对整个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把握比较准。这样投资的大方向就不容易出错。

 

 

一个投资菜鸟的备忘录

 

徽环

 

2008-9-2

 

更多好文请上:http://user.qzone.qq.com/11383097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1 17:52: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21 18:50: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