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亞洲風投值得注意的8個特點資本動態來源:獵云網時間:2015/1/14 責任編輯:fangzhuangyu
評論 繁體

MurliRavi是聯通風投公司的共同創建者和普通合伙人。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他監管過印度、新加坡、硅谷、紐約和澳大利亞的20多家投資公司,負責從采購到出口交易的各個步驟。對于東亞和東南亞投資前景,他有著獨到的見解。
每年這個時候各地的科技大咖都紛紛出來預測未來一年的企業投資走向。這次我也跟跟風,曬一下我的預測。
1.印度創業公司早期估值將再創新高
印度最近的早期投資顯現出諸多可喜發展,著實令人振奮。所謂的“早期風投公司”指的是上一次融資(遠)少于500萬美元的那些公司。出現可喜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ZF政策的積極推進、早期資金可用性增強等等。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承認估價確實有些超前。

在我看來,估價還有上升的空間。由于估價主要受追求有吸引力市場的高品質企業家的資金驅動,所以針對整體市場的投資并不多。這個空白會帶來牛市發展。
但估價過高這個趨勢就會被打破,繼而出現熊市——我覺得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之后相對那些小型早期投資,領先的風投資本家會用更多的可用資金,它們將獲得喘息的機會。據我預測,今年下半年就會出現熊市。這些大型投資將撤回到原來成長期的投資,而將早期投資留給相關專家和小型資金。
2.新加坡的創業公司估值將繼續增長
盡管新加坡國土小,一直以來也沒有持續的大成功,但ZF還是以各種形式支持風投公司:包括對國外企業家和金融家提供贈款、股權投資、提升本國智能技術,幫助新加坡本國公司商業化和國際化,提供教育資源等等。因此,新加坡早期風投公司創造的價值遠超過這幾所國內翹楚本應達到的量。它們有許多資金來源(而不僅僅來自ZF投資),這比印度還明顯。這意味著任何像樣的早期創業都能獲得有吸引力的首次融資。

現在基本上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創業公司拿到融資,因為這樣的公司會越來越多。但就未來而言(不僅僅是2015年),可用的早期資金將輕而易舉地減少同樣吸金的公司,這鞏固了我的預測。
創業公司未來能否順利發展?誰將成為受益人?這才是我們要想的。
注意,這里討論的只是我剛剛定義的早期創業公司。在籌集B輪資金和更多輪集資的公司中,有吸引力的公司依然能籌集到合適的估價,而其他企業卻只能停滯不前或漸漸衰敗。在這個階段,我們很難總體粗略地談估價。
3.Facebook將在亞洲進行它的首次大型收購

Facebook已經在美國和其他地區進行多次收購。相比之下,它在亞洲的活動卻少之又少。它在新興亞洲(廣義上指印度和東南亞)只有兩單收購交易,一單是收購印度創業公司LittleEyeLabs,另一單是馬來西亞的Ovtazen。
情況將有所變化。
我覺得Facebook會在2015年完成它在新興亞洲的首次大型收購,我所說中的“大型”指的是估價超過5000萬美元的收購。
我的推測很簡單。新興亞洲的兩個最大的國家也是Facebook最重要的兩個市場,它們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在不遠的將來,Facebook的印度用戶將超過它的美國用戶。印尼也會步其后塵。
至于Facebook將收購什么,我認為它幾乎不可能買下一座公司純粹為了擴大客戶群。Facebook已經擁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內置網絡效應,通過買公司擴大客戶是沒有意義的。它收購WhatsApp不僅僅因為它有廣大的客戶群(大部分在印度和印尼),還因為它展示了一個新的平行領域。Instagram、OculusRift、Internet.org和LittleEyeLabs等也是如此。
那么Facebook將在新興亞洲花大價錢收購的平行領域的因素是什么呢?撇開預測和懷疑,讓我們看看下面的觀點。
用于幫助Facebook獲得、服務并留住新用戶(不同于典型用戶)的技術。這是MarkZuckerberg的中長期的狼子野心(其中Internet.org就是這個目標的表現),新興亞洲是理想的大型試驗田,一旦成功就可以推廣到全世界。
提供Facebook所不熟悉的新內容的公司。我們來做個類比:中國最大的應用商店不是蘋果和Google的應用商店;它們實際上是本土第三方應用市場。人們現在正在印度尼西亞做同樣的推廣,這種趨勢沒有停止的理由。Facebook已經擁有一個多元平臺,在印尼的推廣有助于建立一個更為全面的跨OS平臺。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在用戶交易時保留信息,無論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還是從低端智能機到高端設備,Facebook都能大顯身手。
基礎設施。早在2012年中旬,Facebook就頗有遠見地投資了一條海底網絡電纜,目的是確保運行能力和更好地服務新興亞洲用戶的能力。如果我是他們,我會在相似的賭注上押兩份寶。
小型公司。在B2B方面,那些有余力簽署廣告或幫助廣告商更容易達成目標的小型公司更具優勢。
4.Google依然不會收購亞洲公司
Google恐怕是我能想到的最具全球性用戶群基礎的硅谷公司了。但它的多數商業關注點一向都在美國和歐洲。由于多數收益來自它的核心搜索廣告業務,Google就算積極尋找用戶、提升科技含量,甚至在新興亞洲尋找廣告商都沒什么賺頭。這并不是說Google不會在新興亞洲發展業務;但只是由于并購美元在他們的本土市場無法合理化。我很希望我的猜測被證明是錯的。
5.主權投資者將聽從新加坡投資公司GIC和Temasek的領導,為后期科技公司提供資金

新加坡兩個ZF支持的投資公司GIC和TemasekHoldings最近搖搖領先于其他同類公司,它們更多地接觸到美國、中國、印度等地的科技巨頭公司,原因大概是ZF支持在合適的地方啟動正式的投資項目,而不僅僅當機遇投資來做。像VertexVentureHoldings和PavilionCapital一樣,Temasek即將成為明日之星。我沒聽說過幾個ZF投資的公司會選擇新加坡GIC和TemasekHoldings的發展之路,像QatarInvestmentAuthority最近投資Uber那種偶然的一次性交易除外。但據我推測,今年這種情況會有改變,因為其他主權投資者也開始關注大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將繼續保持10億美元的估值大觀。
6.中國科技巨頭集體“出海淘金”

許多中國科技公司通過擴大業務和一些投資活動,已經迅速在國外變得家喻戶曉起來。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資和并購活動將在2015年大幅增多,尤其在新興亞洲和美國市場。BAT屆時將成為最活躍的公司,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也會嶄露頭角。

7.東南亞將首次迎來它的第一筆5億美元的科技創業公司投資
這大概是我最不自信的一個預測。我知道東南亞的公司已經達到了這個估值水平,但我并不確定它們是否足以支撐這樣的超高投資回報率。
8.日本公司在新興亞洲的投資活動依然穩步向前
過去幾年里,出于某些原因——從福島開始落后、全國市場普遍萎縮和企圖擺脫中國市場的束縛——日本投資者發現了新興亞洲這塊富有吸引力的投資市場。資本公司在經過小心比較和深思熟慮之后,終于下定決心“死守東南亞陣地”直到有更好的選擇。日本在越南、印尼、印度和新興亞洲的其他國家的投資都普遍遵循這個模式,我估計2015年將延續這種情況。
這種求穩的處理模式也有例外,那自然是響當當的日本軟銀,它最近在新興亞洲瘋狂投資,很有可能還會繼續這么投資下去。其中一家相關投資人是VisionnaireVentures,由TemasekHoldings和軟銀創立者MasayoshiSon的弟弟TaizoSon聯合投資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