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2999 1
2015-02-27
新常态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2015-02-17 作者: 李 齐 来源: 大众日报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步转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新的思路下调整和变革。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不再具有明显的模仿型的排浪式特征,而是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主流,这就促使企业的投资转向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因此,专业化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兴起,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同时传统产业已经饱和,传统的工业产品供给超过了需求,第二产业走向重组和优化升级,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在变化,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从2011年开始分别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
  同时,经济发展和生产增长的关键要素也在发生改变。技术和知识成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最为关键要素,创新驱动成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常态下,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重,相对越来越少的人工作,而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享用着养老金、失业金等社会保障。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实质上是现支现付的模式,加上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转型时社会保障账户没有被做实,所以公共的社会保险基金存在巨大缺口,其中养老金的缺口最大。这个巨大的缺口在人口老龄化、调查失业率增加和劳动参与率降低的情况下,必然会越来越大。然而,目前社会保险缴费率已经偏高,企业和职工难以承受,继续调高的空间非常小。在2002-2012年十年间ZF财政兜底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了5倍多,随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扩展,ZF财政难以持续补足越来越大的支付缺口。
  目前就业的结构变化并没有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存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在技术岗位,特别是在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仍然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技术水平要求低的岗位劳动力富余情况严重。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国存在着“用工荒”和“工作难”并存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有效调整就业者的能力结构,尽快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间的新平衡。
  新常态下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技术和知识,要求创新驱动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劳动者应该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创新能力。然而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仍然较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劳动人口中拥有高级技术和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口比例相比发达国家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我国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依靠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技术进步,让创新驱动成为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常态下,我国既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又要防范社会保障基金巨大缺口造成的风险。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可能继续提高社会保险费率,也不可能总是指望ZF财政兜底,其根本的出路在于通过改革促使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系统能够实现良性的运转,同时在劳动者能够有足够积累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社会保障现支现付的压力,这样缺口会越来越小,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持续下去。
  适应新常态,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必须要有新思维和新思路。
  首先,实施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是指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可能去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让劳动力积极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第一,改变社会保障的消极性,实现其积极促进就业的功能。第二,取消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区域分割。
  其次,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模式。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模式要求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等政策领域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为基本目标。第一,转变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是赋予劳动者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障,更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保障。要在青年、老年、妇女和长期失业者的社会保障中,把消极的补助转变为积极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创业和就业能力。第二,转变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教育要更加重视针对性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学教育要全面实施学分制,方便在职工作者进入大学课堂,鼓励青年学生边学习边工作。职业培训要实现法制化、普遍化,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再次,实现社会保障和市场风险间的新平衡。社会保障是为应对市场风险出现的,其目标是能够全面抵御市场风险。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可以说社会保障还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场风险,所以必须要继续加强建设。然而此时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巨大,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严峻。因此必须要掌握新的平衡,不可能继续走福利国家的老路。社会保障在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只能基本保障劳动者能够抵御市场风险。尽可能提高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鼓励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只有劳动者确实无法抗拒市场风险的情况下才退回到社会保障中来。
  最后,实现社会保障公共责任和个人责任间的新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由三个重要的支柱构成,即公共的、职业的和私人的。目前三个支柱不成比例,职业的和私人的占比较小,公共的社会保障部分占比大。但是公共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大缺口,过度依赖公共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要大力发展职业的和私人的社会保障,减轻公共社会保障的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9-5 11:46:51
学习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