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Birol表示,中国能源需求增速显著放慢,中东将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第三大推动力量。而对于当前低迷的
油价他表示,油价在45美元/桶是不可持续的,需更强的石油需求、更紧张的供应来使市场恢复平衡。 Birol表示,美国和巴西削减石油业投资将使得国际原油市场再平衡。美国将永远不会成为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伊拉克可以将原油生产成本控制在低于5美元/桶。
周四欧市盘中,受美国隔夜公布的供需数据打压,国际原油价格回落。该数据因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Ali Al-Naimi)周三(2月25日)对原油需求的乐观表态而受忽略。
布伦特和美国原油昨天的结算价都收高,录得近两周来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得益于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对全球石油需求的看法改善,并且中国数据好于预期。
“前一日的涨势反映出市场期待随着钻机数量的下滑,有更多减产,”CMC Markets的首席分析师Ric Spooner说道,他指的是近期数据表明,原油价格暴跌促使美国石油钻探下降。
“但这与产量和需求有冲突。当然,产量高于需求,至少在美国是如此。”Spooner补充说。
数据显示,因炼厂削减产量,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840万桶,至4.341亿桶,这亦打击油价。
“由于炼厂工人继续罢工,以及美国产量强劲,库存增加并不令人意外,”辉立期货分析师周四在
研究报告中表示,“如果美国原油产量不作出调整,我们坚信油价将不会反弹。”
中国有望成为原油最大进口国
研究机构国际商业信息公司(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周四(2月26日)指出,尽管目前中国仍只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但是随着美国本土原油产量持续增加,中国有望在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BMI表示,2014年美国仍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日均原油进口量达到720万桶,中国日均原油进口量为620万桶。虽然中国努力增加原油进口,但在2019年之前中国很难填补美国原油进口量下降造成的缺口。
中国无法填补美国需求减少的缺口意味着短期内石油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但无法得到缓解,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目前处于低位的国际油价可能再遭进一步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