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和土地、劳动力、生物技术等资源要素,依靠生物生长发育获得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一般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前者主要是植物栽培,后者主要是动物饲养。实际上这是人类利用生物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需要遵循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
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生产产生了分工,分工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这些分工者同时也是农业产品的需求者。于是农产品可以被生产者用于消费,这是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的第一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农业生产参与者主要从市场获得自己需求的物品,包括农产品。农产品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农业生产或者其他生产领域,完成下一个再生产过程。如此不断运行,直到形成最终产品。农业生产参与者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实现补偿。这样就可以保持农业生产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
农业生产的这种自然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因此组织农业生产既要遵循生物生产繁育的客观规律,也要遵循社会经济再生产的客观规律。由于这两个过程往往并非是同步的,于是农业生产又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工业生产的特性,比如生产的外部性,农业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农业生产的弱势性,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