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097 1
2015-03-01
        理论上,任何政权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政权密码,是政权存在的本质,是社会各组织群体综合角力与演变,通过社会群体的四种基本期望,演变出国家社会灿烂缤纷的表象, 是政权规律本质。

       在人类进化史上,政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的野蛮生存状态。之后慢慢进入最初的文明生活。在最初的文明社会里,人类由于人体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个体不尽相同的生活期望,分化为普通百姓生活期望和领导者生活期望。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人类五大文明发源地。

       早期的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
       在产生社会制度的雏形后,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穆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神话传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愚民政策。他们不但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政权统治,并且制定了完备的宗法和制度来巩固专制政权。 他们以为通过神话加上宗法制度可以让政权永存,现在看看,这些当初的政权早都不复存在了。依靠繁荣强盛的文明和严密的宗法制度并没有让一个国家政权永存。更没有一个传承千年的权贵家族。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当初严密的宗法制度设计和繁荣的灿烂文明保不住一个国家政权?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选取五大文明当中的中国文明来说明这个事情。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鉴于六国吏治之腐败和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中央ZF之无能,对国家吏治即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建立了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集统治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之下设中央ZF,辖行政,军事,监察,宫职四大系统,地方则设郡县。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时代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ZF的各行政职能已十分完备,但是国祚仅仅存续了十五年。
汉朝:汉朝的政治体系继承了秦朝的部分衣钵。其政治体系处在封建结构向集权结构转型的时期。这个转型期相当漫长,可以说一直持续到唐朝。汉朝一方面学习秦朝搞郡县制,推行中央体制;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还是沿续着周朝的宗法等级,分封建国的制度。可以说它比秦朝更讲宗法,比周朝又更讲制度。汉朝英明的统治者认为这种政治制度可以让政权永固。
       唐朝:唐朝是一个很进步的朝代。唐朝开启了皇帝-官僚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的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际, 中枢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中书省,门下省逐渐从内廷侍从机构演变为辅助君主进行决策的国家权力机构。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告诫臣下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的原文出自《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话。在一千多年前唐太宗对政权能有这种认知是十分难得的进步。 贞观时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史书上曾记载:公元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633年秋天再回来受刑就死(古时秋天行刑)。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也不存在ZF和地产商勾结掠夺搜刮国家和人民的财富的事情。丰衣足食的人们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们也不易走极端。 但是这种河清海晏的社会没能持续永久,可能是后来的统治者认为需要加强统治,唐朝后期,枢密院产生了,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皇权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现在看来,只要是专制制度的国家,产生任何多余的国家机构都是正常的,因为人民百姓无法约束专制政权的扩张。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这种制度的安排,可以让政权永固。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增加多余的国家机构是权贵政治期望的现实扩张,是对人民政治期望的打击,代表着一个国家政权开始走向崩溃消亡的下坡路。
        宋朝:宋朝的开国皇帝都很聪明,似乎没说过什么著名的话,但做了一件十分有名的事,赵匡胤坐上龙椅没多久,就玩了一把“杯酒释兵权”的把戏,这招确实很漂亮。宋朝实行文官政治。宋朝统治者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皇帝认为,这样能够保证赵氏王朝政权永固。
       元朝:元朝从政权初立之日起,统治者似乎从未考人民的生活期望和政治期望,为了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在建国之初就采取了民族压迫政策。元世祖时,他们一改以往历朝社会的政治进步,以法制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元朝以国家宗法的手段人为制造社会不公和民族矛盾。但是元朝权贵统治者认为这样可以让政权永固。
       明朝:从一开始,明朝的统治者就极其注意ZF的组成和国家的治理,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当时的统治者极其注重与民生息。与养民政策相配套的,是建立比宋朝更完备的文官政治。明朝的ZF行政机构十分完善,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公检法司机构应有尽有,还有一个专搞情报特工的锦衣卫。明朝统治者认为这样统治才能让江山永固。
       清朝:清朝有几位皇帝是很勤勉的。在政治体制上,实行多重保险:既保留女真贵族性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后来又大多沿袭明朝旧制,皇太极设立内三院,也就是清代的内阁制。康熙时期开始实行密折制度和设立南书房。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在皇宫内廷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但最有名的政治手段我感觉是康熙皇帝挂起的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字,“正大光明”。权贵统治者认为,这样的多保险制度可以保政权永固。
       时间过的很快,我转眼来到了1945年7月的延安,在谈话会上,黄炎培对毛泽东说:“余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ZF,ZF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认为,民主可以让政权永固。 建国后根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提议,国家机关都代有“人民民主”字样,诸如:人民警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军队和人民ZF。各级统治者认为,拥有这些带有“人民字样的”军警法司系统和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耳目可以确保这个政权永存。

       中国历代文明的王朝政权,在世界其他文明的历程中具有代表性。与其他文明王朝政权的政治统治规律本质是一样的。其结果是都没有让一个国家政权永存,更没有产生一个存续千年的权贵家族。
       在解释政权存续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规律:社会运动规律。就是说: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社会变革的概念广泛,概括社会一切现象,诸如和平的,战争的,进步的,倒退的,个体的,ZF的,出现各种事件的社会现象和变革的内在推动因素究竟是什么?
       这个答案就是政权密码,包含四种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2 09:51: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