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58 0
2015-03-03
走进主流商业的黑客马拉松 理查德•牛顿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上月举行的“不接地”的黑客马拉松少了点什么:黑客。
“嗯,黑客马拉松不一定非要和代码有关,”英国航空品牌参与部门主管哈米什•麦克维伊(Hamish McVey)说,“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是让想法变成现实,并让顾客实际体验到这种新想法。”
因此,在曾被视为未来派创意标志性建筑物的O2体育场(O2 Arena)旁,20名作家、设计师、创业家和程序员齐聚到数字媒体学院雷文斯本(Ravensbourne)。按照要求,他们要找到方法,改善航班过程中客户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环节:抵达。

这场黑客马拉松的目标不仅仅是理念。这家航空公司需要的是在三天内得出初步方案。
最早,黑客马拉松是深谙Python、Java、C#或其他外行不懂的编程语言的人的专门领域。在此之后,黑客马拉松经过了长足的发展。英国航空举办的黑客马拉松中几乎没有什么黑客,这表明从1999年黑客马拉松诞生至今,其形式变化之大、融入主流程度之深。
当时,10名程序员从世界各地聚集到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Calgary, Alberta),开发一种叫做”OpenBSD”的鲜为人知的操作系统。如今,伦敦、纽约、旧金山等地每周都举行黑客马拉松。
通常,在黑客马拉松上,大批参与者带着他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挑战之心度过一个娱乐性与竞技性并存的编程周末。
一旦组织方解释完编程的目标与限制条件,参与者就立刻结成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设想出完成任务的方案,并着手实现,最后在24到48小时后进行展示。
如果像英国航空举办的那样,有公司外部的开发人员参与黑客马拉松,那么理念归黑客所属;如果是公司内部举办的,那么开发出的产品则归公司所有。
在英国航空举办的黑客马拉松开始之时,另一场如今应该称之为“传统”黑客马拉松的活动在伦敦东部肖尔迪奇区(Shoreditch)附近拉开了帷幕。在线存储公司Dropbox用一种更久经考验的模式庆祝伦敦分部的开业。
在肖尔迪奇区的一间库房内,150名程序员组成30个小组,他们面临的挑战是研发最新颖实用的“hack”(编程)或者解决方案,以某种形式使用Dropbox的服务。
获胜的是一款手机博客工具,它利用了Dropbox的在线存储服务,存储和同步短信和图片。不过,英国航空的那场黑客马拉松则没有公布获胜者的详情。
黑客马拉松的原则非常简单——“没雏形,没分数”,提倡实干胜于空谈。这就是这种兼有搏击俱乐部与电脑俱乐部特点的周末爱好活动被大公司采纳的原因。
这种创新的速度——几天内就构思出方案、搭建出雏形、提交并使其具有可测试性——对于公司就像猫薄荷对于猫一般诱惑难挡。
就像英国航空的麦克维伊解释的那样,黑客马拉松另一方面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短时间的活动,无需妨碍日常企业运作。这样,初创文化的各个方面——紧迫性、创新性、速度以及使命感——都能变得简单易行。
“这种活动最有价值的部分,”麦克维伊说,“与其说是创新,倒不如说是实干。”大公司往往认为,产品在推向顾客之前就应该做得尽善尽美。“但是,看看初创公司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的速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
英国航空公司的黑客马拉松举办了三天。首日结束时,各组要将其最棒的构想提交至联合组。随后两天则全心投入到构建可测试的雏形之中。雏形并不要求一定是软件程序。时间是唯一的限制。就像麦克维伊所说的那样:“时间表大幅提高了专注度。”
设计咨询公司Ideo对迅速出结果的模式也同样关注,这促使该公司推出了另一个版本的黑客马拉松:制造马拉松(Make-a-thon)。
“这源于一场想要让事情更切实可见的内部谈话,”Ideo的数字设计执行总监史蒂夫•奥康纳(Steve O’Connor)说。他表示,关于商业方案的讨论可能会变得又抽象又耗时,但是“当你拿出一个雏形时,整个设计过程就会加速。我们要自问的是,怎样才能少说话,多做事?”
这场制造马拉松共召集了60人,其中一小部分来自Ideo。学生、设计师和其它各色嘉宾排成一行进入室内,仅48小时后,他们就拿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雏形。最突出的设计中有一款自行车尾灯,当传感器检测到有汽车靠得过近时,车尾灯就会皱起眉头来。
对这种创意和创新的模式,程序员群体丝毫没有独占欲。相反,他们对黑客马拉松进入商界主流表示欢迎。
“最初,形式是特定的,那就是技术类黑客马拉松,”Twilio公司开发人员人脉负责人罗布•斯佩特(Rob Spectre)说。Twilio是一家网络传播公司,将自身的成功归结于与世界各地开发人员的关系。
Twilio举办、赞助并参加美国和欧洲各地的黑客马拉松。“但是现在,人们意识到任何创造性领域都可以利用黑客马拉松理念,这种形式已经被解构,然后重新组合。接下来几年,你将看到激进的实验,”他说。
黑客马拉松诞生之时,只与代码有关。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让黑客马拉松如此与众不同的是其形式和规则,而并非软件。
初创公司加速器Techstars伦敦分部的执行总监乔恩•布拉德福德(Jon Bradford)说,黑客马拉松的精髓不在于代码,而在于“三点:新想法的碰撞、目标感的共享,以及创意和约束的核心驱动力。”
由于黑客马拉松本身已经“被黑”,这种形式可能会转变成一种十分普遍的商业手段。
“这种模式将富有创造力的人们聚集起来,让他们经受严峻的考研,要求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可贵,”Twilio公司的斯佩特说,“我们唯一能预料到的就是,结果是不可预料的。”
解码黑客马拉松
• “Hack”原本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生使用的一句俚语,指的是纯粹为取乐而精心设计的恶作剧。
• “Hacker”(黑客)这个词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技术模型铁路俱乐部”(Tech Model Railroad Club)的成员发明出来的,指的正是俱乐部的成员,他们希望理解事物的运作机理并加以改善。之后这个词又从电路(用在模型铁路中)转至电脑。
• 现在随处可见的“赞”(like)这个选项是Facebook举行的一次内部黑客马拉松上发明的。
• Dropbox的一次内部黑客马拉松发明了允许一名用户在一台设备上同时持有两个在线存储账户的功能。
• 2013年,英国航空在从旧金山到伦敦的一次航班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不接地”黑客马拉松。
• 2014年,“枪与玫瑰”(Guns N'Roses)的主吉他手Slash邀请一众黑客参加一场24小时的竞赛,为推广他即将发布的专辑设想一些新方法。这场竞赛被称为”Slashathon”。
译者/许雯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