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_专业介绍_就业前景_专业排名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主干学科
林学、动物科学、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概况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35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野生动物繁育、驯养、检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保护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显微制片技术、动物解剖、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自然保护区规划、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野生动物产品鉴定与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林学、生物学、畜牧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显微制片、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野生动物无线电遥测技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 4.具有野生动物繁育、保护、利用、疾病防治、检疫,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利用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野生动物学科、保护生物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野生动物繁育、驯养、检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制药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工作。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
67%
毕业半年后月薪平均值 :
¥1134
主要就业职业 :
高科技、加工业和技术产品的批发销售代表
主要就业行业 :
林业
主要就业企业性质 :
民营企业/个体
主要就业企业规模 :
50-300人
主要就业地区 :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主要就业城市类型 :
地级城市
申请工作总数 :
10份
毕业时求职总花费 :
¥505
毕业时的工作能力 :
32分
就业辅导强度 :
数据正在统计中
所从事的职业与该专业的相关程度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