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_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_昆明理工大学就业网
昆明理工大学在全国的排名虽然不是很靠前,但国内的排名一般都是某个机构的自行排名,不知道真正的公认性和客观性有多少。不过就算排名不是很高,但每年还是有不少学子为着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而努力奋斗者。另外要了解昆明理工大学,不单单是上昆明理工大学的官网或教务处去看,也必须了解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一个学校的图书馆是反映一个学校人文关怀和学习质量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昆明理工大学就业网也是不容放过的。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4300余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近6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为支撑,生物学、医学、农业工程、哲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为新增长点,特色鲜明的“大有色”优势学科群。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艺术硕士(MFA)、农业推广硕士、法律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9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设有近40个函授站,有72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
学校设有24个学院、1个教学部、4个研究院和1个直属三甲医院,设有研究生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950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373人,2013年有各类长短期留学生1293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332名国防生在读。学校设立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
学校有教职工3888人,其中,专任教师2355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1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24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7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8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6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0人、后备人才34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6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6个。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
十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9项,出版论著989部,专利授权3300项;2013年科研经费规模达8.01亿元。
学校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检验站、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云南省质量发展研究院、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6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共1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4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省级精品教材7部、省级优秀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共有112个项目获国家资助、10个项目获云南省资助;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项,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2项、省级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图书馆藏书28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35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累计5500种,网络数据库140个,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在瑞典设立“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国外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正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抢抓历史机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朝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4年。1999年9月,因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分设于呈贡、莲华两校区。建馆50多年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已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现代化大型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育人的重要基地。它以其特有的教育和服务职能,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馆现有馆舍面积近5.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建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培训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数字报刊阅览区等。呈贡校区新馆面积4万平方米,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馆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各项工作均实行计算机网络化作业和管理。全馆现有工作人员8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和副研究馆员19人,中职以上人员占全馆67%,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6%。 全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280余万册(含院系资料室),中外文报刊5500多种,学科范围涵盖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个方面,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形成以理工为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文献资源体系,能满足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为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2004年被教育厅评为先进图书馆。全部馆藏文献采取“藏、借、阅”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服务。
  呈贡校区馆
       呈贡校区图书馆馆舍面积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18个,馆藏文献100余万册,现期报刊2000多种,涉及语种有中、英、法、德、俄、日等,文献类型包含了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学术会议录、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以建筑、化工、机电、电子、艺术设计、电力、交通、环境、法律、哲学等专业为重点。建有15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72台电脑的培训室、48座的高清视听室、以及专业的电子阅报区(8台27寸触摸屏阅读设备)。全馆采用大开间、大流通布局,馆内随处可见的检索机、分布于书库各处的阅览座位、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为读者提供随地可用的服务。新馆将陆续引入新设备,建成学术研究室、工具图书馆、自助打印复印系统、电子制作室等,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便捷的、有效的信息服务。        
  莲华校区馆
       莲华校区图书馆馆舍面积14540平方米,阅览座位1112个,馆藏文献达150余万册,现期报刊2000多种,各种资料4000多份,涉及语种有中、英、法、德、俄、日等,文献类型包含了图书、期刊、科技报告、学术会议录、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以国土资源、矿业、冶金、材料、经济管理等专业为重点,特别是有色金属及其相关学科文献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较高的收藏水平,被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情报中心”。建有8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收藏有大量电子文献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