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
委员李鸿在自己的联组发言中举了“透明计算”的例子,认为这个案例反映了公众对评奖公正性的质疑。她强调,自己并非计算机领域专家,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觉得公布出来的信息,不足以支撑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分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表示,自己对“透明计算”领域不了解,大家的意见主要在于,评审过程有值得商讨的地方。比如,引起争议以后,没有一个评委会成员出面解释。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对此解释说有的东西不能公布,因为涉及国家安全。邹又解释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没有收到任何有关“透明计算”项目的正式质疑和投诉。他们反复核查,程序上没有瑕疵。
很多人都认为,“透明计算”事件,应该由评委来回答公众的质疑。但是,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有关条例,评委会名单是严格保密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则以数学界著名的“菲尔兹奖”评选为例,指出评委名单事先严格保密,但是事后就会公布。
另一位参与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大评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透露,由于专业所限,自己并不了解所有评选项目。他之所以给“透明计算”投了一票,是因为相信小组评选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