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用第一张帖子谈谈与专业无关的冯唐吐槽。《北京北京》,和《南京南京》没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不会殊途同归。有的只是一京片子的嗟叹和蹉跎。回想我的读书经历:认字的时候主要看连环画,小学专攻名著,初中开始放浪形骸爱上美名其曰的青春伤痛文学和武侠杂志,高中开始有点意识流读科幻、侦探、古龙和梁羽生等,特别强调没有看金庸的侠之大者。小妇人从来不为国为民,就喜欢阴谋诡计。金大侠太过于正直,而且电视剧看多了书的兴趣就荒废了。侦探小说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翻译者的水平。如果不看原版的话,外文小说实在是寡淡,十八弯的名字就已经击败我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课堂上偷偷看小说,那感觉,不亚于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心如鹿撞,忽喜忽忧,ドキドキ。也就是说,我当年在课堂上偷偷看书看多了,情豆已经用完,现在想想还是有些遗憾啊。上了大学,课堂大了,人多了,再也不能好好地阅读了。什么都记不住了。书是精神食粮,为了不饿脑袋,阅网文无数,畸形发育了。想想真是为了活着。
感叹这么多,然后想说,我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遵循学校的教育,不让小朋友小学看名著。小学生么,读读画册,看看小布老虎丛书就ok啦。每一本名著都让我读废了,思想垂危。看见生动的行为描写,思想被早熟。比如小学生不要看《麦田守望者》,你懂她的意蕴么。我到现在也是矫情地时候才会引用到这么高深的书,只引用名字。
夜深了,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