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15255 98
2015-03-18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英文版)
fields奖得主[美]T.Gowers主编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是由fields奖得主t.gowers主编、133位著名数学家共同参与撰写的大型文集。《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由288篇长篇论文和短篇条目构成,目的是对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纯粹数学的发展给出一个概览,以帮助青年数学家学习和研究其最活跃的部分,这些论文和条目都可以独立阅读。原书有八个部分,除第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引论、第部分是《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的终曲以外,《普林斯顿数学指南》分为三大板块,核心是第部分数学的各个分支,共26篇长文,介绍了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纯粹数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和最活跃的领域,第部分数学概念和第部分定理与问题都是为它服务的短条目。第二个板块是数学的历史,由第部分现代数学的起源”(7篇长文)和第部分数学家传记”(96位数学家的短篇传记)组成。第三个板块是数学的应用,即第部分数学的影响”(14篇长文章)。作为《普林斯顿数学指南》终曲的第部分结束语:一些看法则是对青年数学家的建议等7篇文章。中译本分为三卷,第一卷包括第~部分,第二卷即第部分,第三卷包括第~部分。《普林斯顿数学指南》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虽然主要是为了数学专业的师生写的,但是,具有大学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数学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得到很大的收获。


1.png





目录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

撰稿人
i部分 引论
i.1 数学是做什么的
i.2 数学的语言和语法
i.3 一些基本的数学定义
i.4 数学研究的一般目的
ii部分 现代数学的起源
ii.1 从数到数系
ii.2 几何学
ii.3 抽象代数的发展
ii.4 算法
ii.5 数学分析的严格性的发展
ii.6 证明的概念的发展
ii.7 数学基础中的危机
iii部分 数学概念
iii.1 选择公理
iii.2 决定性公理

iii.3 贝叶斯分析
iii.4 辫群
iii.5

iii.50 线性算子及其性质
iii.51 数论中的局部与整体
iii.52 芒德布罗集合
iii.53 流形
iii.54 拟阵
iii.55 测度
iii.56 度量空间
iii.57 集合理论的模型
iii.58 模算术
iii.59 模形式
iii.60 模空间
iii.61 魔群
iii.62 赋范空间与巴拿赫空间
iii.63 数域
iii.64 优化与拉格朗日乘子
iii.65 轨道流形
iii.66 序数
iii.67 佩亚诺公理
iii.68 置换群
iii.69 相变
iii.70 π
iii.71 概率分布
iii.72 射影空间
iii.73 次型
iii.74 量子计算
iii.75 量子群
iii.76 四元数,八元数和赋范除法代数
iii.77 表示
iii.78 里奇流
iii.79 黎曼曲面
iii.80 黎曼ζ函数
iii.81 环,理想与模
iii.82 概型
iii.83 薛定谔方程
iii.84 单形算法
iii.85特殊函数
iii.86
iii.87 球面调和
iii.88 辛流形
iii.89 张量积
iii.90 拓扑空间
iii.91 变换
iii.92 三角函数
iii.93 万有覆叠

iii.94 变分法
iii.95
iii.96 向量丛
iii.97 ·诺依曼代数
iii.98 小波
iii.99 策墨罗-弗朗克尔公理







本帖隐藏的内容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英文版).pdf
大小:(7.59 M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18 13:03: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13:03:11
看到中译本齐民友教授的译者序觉得很有教益,一并发于此分享一下。

译者序
  我有幸接触到《普林斯顿数学指南》(以下简称《数学指南》)这部书并且开始翻译工作是2010年的事了,到读者能够见到它,就有五个年头了,这四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好比重进了一次数学系,不过与第一次进数学系比较,真正的差别不在于自己的数学准备比当年要高一些,所学的科目内容比当年更深了,而是我必须认真地逐字逐句读完这本“教科书”。当我上一次进数学系时,所学的课程内容离当时(20世纪50年代)还很少有少于100年的时间间距,而这一次所学的内容则主要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时间间距一长就有一个好处:后人可以更好地整理、消化这些内容,对于许多问题也就可以了解得更真切。而如果在上次进数学系时,想要学习当时正在发展中的数学,如果没有比较足够的准备,不曾读过一些很艰深的专著和论文,就常会有不知所云如坠云雾中的感觉。但是这一次“再进数学系”的感觉就不太相同了,一方面,对于自己原来觉得已经懂了,甚至后来给学生们讲过多次的内容,现在发现并没有真懂。还是用前面用的“真切”二字比较恰当:当年学到的东西还是表面的、文字上的更多一些,而对于当时人们遇到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其要害何在,某一位数学家的贡献何在,甚至为什么说某位数学家伟大,自己都是糊里糊涂,所以说是懂得并不“真切”,而这一次有了比较深刻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必须要学习一些过去不曾读过的甚至没有听到过的课程,就本书的核心——第Ⅳ部分:数学的各个分支——而言,其中一些篇章我只能说是“认得其中的字”,对其内容不能置一词。但是对于多数篇章,感觉与读一本专著——哪怕是这个分支的名著——比较,就有一种鸟瞰的感觉了:它们没有按我们习惯的从最基本的定义与最基本的命题开始,而是从数学发展在某个时代遇见的某个问题开始(这本书有篇幅很大的关于历史和数学家传记的部分,对于理解各个分支的实质很有帮助),讲述当时的数学家是怎样对待这些问题的,他们的思想比前人有何创新,与后世比又有哪些局限。这些文章还讲这个分支为什么以那些工作为核心,与其他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这些文章一般都以“谈话”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感到作者是娓娓道来,吸引着听众,这可能是使得此书能吸引入而不令人感到枯燥的原因之一。不过,读者对于一本书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它的观感和应该采用的读法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为了扩大眼界,那是一种读法;如果是为了听懂同行的讲演讲的是什么东西,甚至自己也能提出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另一种读法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读者认为某一个分支引起了他的兴趣,因而有了进一步了解它的愿望——这正是原书编者希望达到的目的——那就需要对于书中(或某一篇章中)提到的某个问题有进一步的知识。原书编者多次提到《数学指南》这本书与一些大型数学网站的不同,但我认为,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把《数学指南》与一些大型数学网站的相关条目结合起来读不失为有效的办法,特别是维基百科,在翻译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使我能更准确地了解此书某一篇章,甚至是某一段落的含义,少犯太离谱的错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我想要进一步了解一些问题时,这些网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相信对于读者也会是这样,所以译者有时在脚注中特别介绍了所用到的网站。不过在脚注中提到一些网站只占实际用到它们的频度的很小一部分。《数学指南》还有一个可能读者没有想到的用处:近年来,关于数学的新进展,特别是一些新的应用,圈子内外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而且常在大学生中传播,在多数情况下,《数学指南》会提供比较可靠的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13:03:32
瞅瞅看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13:03:54
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一下,学数学是要下力气的,而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认真地读一些教科书、专著,特别是名著是不可少的。译者愿意特别向年轻的读者提醒一下,《数学指南》(或者书的原名“Companion”,直译就是“伴侣”)只能给您指一条路,陪您走上一段,它不可能让您毫不费力就懂一门数学,那种不需要费力就能学有所成(当前特别指能金榜题名),不只是似是而非的流言,老实说就是不负责任的谎言。《数学指南》的作用是使我们花的功夫能花在关键处,起较大的作用。
  这一段话对于读者和译者都是适用的。这本译作,可以看成是译者“再进数学系”的考卷。这样一本千余页的大作,其内容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我所不熟悉,或者完全不懂的,翻译的错误在所难免,还是反映了翻译时下的功夫不够。如果读者愿意赐教,就是帮助译者更好地“上这一次数学系”,所以译者在此预先致以诚挚的谢意。
  这本书还有一个篇幅不大的引论部分,由四篇文章组成。其中第二和第三两篇分别讲“数学的语言和语法”和“一些基本的数学定义”。第二篇包含了对于逻辑学的简单介绍,第三篇则分门别类对数学的各个分支(如代数、几何、分析等)的基本概念作一些说明。按编者原来的意图,如果对于这些材料太过生疏,读这本书就会很困难。问题在于即使知道了这些,是否就能比较顺利地读这本书?按译者的体验,大概还是不行的,因为这两篇文章有点类似于名词解释,其深度与其他各部分特别是与作为本书主体的第Ⅳ部分“数学的各个分支”反差太大。依译者之见,不妨认为这一部分是对于读者的要求的一个大纲。对这一部分(或者例如对于其中的分析部分)有了一个大学本科的水平,再读本书(有关分析的各个篇目)就方便多了(当然,如上面说的那样,许多时候还需要再读一点进一步的书)。这样,不妨认为原书在这里提出:为了涉猎现代数学,读者需要懂得些什么,或者说,大学数学专业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如果大家不反对这个想法,则回过头来看一下现在国内的大学数学教学,就会承认还需要走相当一段路程,因此建议本书的读者先读一下这两篇文章,那么下面应该读些什么就清楚了。
  最后,关于译文的文字还有几句需要说的话。我们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同是一件事,如果多说一句甚至半句话就会清楚多了,写数学书当然也是一样,但是这就涉及作者的素养和习惯了,也许对作者来讲,话已经讲够了,而对译者就需要好好揣摩这里少讲的这一句甚至半句话。这些话译者原来打算就放在一个方括号内,但是后来这种情况多了,译者又常把这个方括号略去,使版面更清楚一些,而只在加的话比较多的时候加以说明。这样。译文与原书就有了一些区别。此外原书有一些笔误或排版的错误,译者就改了算了,但是涉及内容的,译者都加了说明,以示文责自负。
  最后,再说一次,请读者赐教并指出翻译的错误,谨致诚挚的谢意。
  齐民友
  2013年国庆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13:04:11
感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