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880121 发表于 2015-3-23 16:35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谒,可以死败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有这么一段故事:
齐景公听说 孔老师在鲁国从政为官,把鲁国治理得很是有起色,惧怕鲁国的强大会对齐国构成威胁,甚为担心。齐国的大夫黎弥给齐景公出了个馊主意:“请盛饰女乐,以遗鲁君,鲁君幸而受之,必然怠于政事,而疏孔子。孔子见疏,必弃鲁而适他国,君可安枕而卧矣。”
你还别说,黎弥的这招还真灵,鲁定公收下了齐国送来的80名美女,赏给了相国季斯30名,自己留下了50名。鲁定公收受了美女,“日则歌舞,夜则枕席。”政事就荒废了。
鲁定公也就是一个凡夫俗子,能有多大的本事,三个五个恐怕也够他受的了,50名,那就是活神仙也受不了啊。从此鲁定公“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那就是说不办公了,把全部的精力专一地用来泡妞了。
孔老师空怀一腔报国的热情,可是鲁定公把精力都放在了女人的身上,不把孔老师当一回事。报国无门,孔老师可就真的激动了,激动之下,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两句话:“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谒,可以死败。”
人在激动的时候,说话容易过头。孔老师的话把所有的女人都概括进去了:那就是说女人的话是听不得的;如果你听了妇人的话,好人、你身边的人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采纳了女人的意见,你的事业就一定会失败。
对于孔老师,我向来就不太尊敬;鲁迅先生对孔老师的评价我还是认同的。于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孔子,我很是想听一听她如何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她就是不讲,让我很是扫兴。
可是,对于“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谒,可以死败”这句话,我虽然也觉得难听,可是仔细地吧嗒吧嗒,还多少有点道理。你看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可是女总统、女总理有几个,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显然,女人在宏观大局的把握上、在驾御政治、经济、军事的能力上,还是不如男人。象撒切尔夫人那样的铁娘子真是少之又少。现代如此,古代那就更是如此了,于是,一些成语、俚语也就出来了:
什么“牝鸡司晨”啦,什么“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啦,什么“驴驾辕,马拉套,老娘们当家瞎胡闹”啦,等等。
当然,上述的这些话,也就是姑妄听之,别十分当真;不过“耳朵软”对于当官的说来还真是毛病,还真别不当回事。
也许有人说,好色之徒,有几个不听女人的?
此话也不尽然。
还是《东周列国》上的人物,齐桓公就是一个非常爽快的人,他就直接地问管仲:“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于霸乎。”
管仲是怎么回答的呢?“没关系。”
齐桓公还是不放心,“然则什么问题会妨碍称霸呢?”
管仲说:“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听了管仲的话,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这个好色之人成为了声名赫赫的春秋五霸之首。
好色是毛病。可是连我们的孔老师都说“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又说:“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