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40 0
2015-03-24

3515.热层破解地球环境

2015.3.24

在阅读日本作家撰写的一本科普读物时,我发现了地球大气边缘居然存在一个热层,厚度高达数千千米,温度高达数百至数千K,并且两极的温度超过赤道附近的温度,我立刻想到了核聚变、核裂变的可能。

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高能氢、氦粒子,以每秒数百千米甚至接近光速的速度与地球大气边缘的氢、氦粒子撞击,会发生什么情况?必然是原子、分子层次的核聚变、核裂变,及其后的化合反应。地球大气成分、丰富的水源,就来自这种核聚变、核裂变,及其后的化合反应。我们看到的阳光未必直接来自太阳,主要形成于这种核聚变、核裂变释放的光子。

那么,是什么决定地球环境与其他星球环境的不同呢?主要是宇宙射线的密度。设太阳初始宇宙射线的密度基本恒定,伴随距离的扩大、辐射面积的增加,宇宙射线的密度会逐渐降低,而速度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抵达太阳系八大行星时宇宙射线的密度不同,引发核聚变、核裂变的深度就会有所不同,形成不同行星不尽相同的大气成分和地表物质成分。地球所处位置正好是碳、氮、氧三种生命元素形成区间,所以我们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把任何一颗类地行星放到地球的位置,都会大同小异。月球虽然离地球很近,却是反物质星球,自然排斥同样为反物质星球太阳辐射的宇宙射线。又因为没有大气层,自然不能形成类似地球的环境。

由于星球和星系是不断成长的,伴随太阳内部新的对偶层次的形成,地球轨道也会发生变迁,逐渐远离现在的位置,地球环境就会成为现在火星、木星等地球以远星球那样的环境,而金星、水星会依次拥有现在类似地球的环境。保存地球文明不能将目光投向地球以远的行星,而要关注金星、水星这样的星球。

我们经常歌颂阳光,而阳光并没有照亮和温暖太空。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的主要不是直接来自太阳的阳光,而是来自太阳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边缘气体成分发生核聚变、核裂变产生的光子。偏电荷光子向两极的聚集,是形成地球大气边缘两极温度高于赤道温度的主要原因。

太空环境2.76K的普遍温度会使气体成分冷冻成冰,这样的冰不会转化为水,所以地球上的水不是“天外来客”带来的,只能从地球环境自身寻找原因。其他星球的“天外来客”并不比地球少,却没有地球这样的水资源就是最好的证明。蛋白质只要有形成的条件就可能形成,地球大气边缘热层的相对低温区域和地表环境都可能形成蛋白质,陨石带来的蛋白质经过高温灭活不可能给地球带来生命,将地球生命现象和水资源与陨石联系在一起不过是噱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