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证综指在9月18日,差一点就破位1800点时,股市突然被汹涌而至的大买单涌入,风卷残云一般,把在跌停板的金融类股票一扫而光,硬是把被打到跌停板的银行股从绿变红。抄底的资金当天就获得了超过10%的利润。
在政策市中,政策永远是影响股市变化的重要力量,确切地说,是除实体经济外能够影响股市的另一决定性力量。而靠近政策者,总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相关信息。这是中国股市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生异动的重要原因。在上次印花税率下调之前的两天,股市也是买盘汹涌澎湃。
每一次剧烈异动,总有政策性消息要出台。这已经成了一个规律。这次也不例外。
9月18日晚上,几条重要的救市消息公布于众:
其一,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其二,汇金入市。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拳,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汇金入市,为什么市场如此重视汇金?
中央汇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是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投资公司,代表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汇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汇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国务院任命,对国务院负责。汇金公司虽然名为公司,但不少人把它看作政府机构--由于国资委不负责管理金融类国有资产,所以汇金公司被认为是"金融国资委"。事实上,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银行赋予了金融稳定政策执行平台的角色。央行每每召开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汇金及其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都会有代表参加。
因此,汇金入市代表了政府的态度。汇金入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平准基金的作用,但比平准基金更自由,因为成立平准基金涉及一系列法律程序,资金来源、操作透明度、监管等等问题,都备受关注,而汇金入市基本上避开了这些难题。从这一点也反映出,政府此次救市的急切心情。
这次救市,与今年4月24日调整印花税的那一次救市,力度要大。因为,这次股市经过了更惨烈的调整,本身市场就有超跌反弹的内在需要,救市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汇金入市的配合,则更清晰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因此,9月19日,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壮观的上涨行情。沪深两市大幅高开,沪指开盘2067.64点,涨9.06%,1200余只股票涨幅超8%。至下午3点收盘,沪指为2075.09点,涨9.45%;深成指收盘7154.00点,涨9.00%。除停牌股外,两市股票全部涨停,创下了自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但是,救市毕竟仅仅治标而不治本,中国股市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从治市的层面入手,否则,就容易陷入救市--调控--再救市--再调控,或者,救市--失败--再救市--再失败的怪圈。
目前,悬在A股上空的大小非减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每次反弹都为大小非减持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促使反弹夭折。当信心丧失的时候,大小非减持的欲望往往变得非常强烈,甚至不惜违规减持。而且,次贷危机的蔓延,已经到了令美国草木皆兵的地步,雷曼兄弟的倒闭,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杀伤力。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正在下降,上半年6.7万家企业的倒闭,只是一个缩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股市的压力依然重重。
中国股市不仅需要急救,更需要治疗。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行为,不断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公平交易就难以实现。
因此,急救只是救燃眉之急。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要想走出泥潭,需要政府下决心治市,健全和完善制度,确保股市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日益确立和刚性,为股市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制度根基,重塑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