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282 2
2008-09-22
249215.pdf
大小:(807.99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22 09:21:00
  当上证综指在9月18日,差一点就破位1800点时,股市突然被汹涌而至的大买单涌入,风卷残云一般,把在跌停板的金融类股票一扫而光,硬是把被打到跌停板的银行股从绿变红。抄底的资金当天就获得了超过10%的利润。
  在政策市中,政策永远是影响股市变化的重要力量,确切地说,是除实体经济外能够影响股市的另一决定性力量。而靠近政策者,总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相关信息。这是中国股市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生异动的重要原因。在上次印花税率下调之前的两天,股市也是买盘汹涌澎湃。
  每一次剧烈异动,总有政策性消息要出台。这已经成了一个规律。这次也不例外。
  9月18日晚上,几条重要的救市消息公布于众:
  其一,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其二,汇金入市。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拳,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汇金入市,为什么市场如此重视汇金?
  中央汇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是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投资公司,代表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汇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汇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国务院任命,对国务院负责。汇金公司虽然名为公司,但不少人把它看作政府机构--由于国资委不负责管理金融类国有资产,所以汇金公司被认为是"金融国资委"。事实上,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银行赋予了金融稳定政策执行平台的角色。央行每每召开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汇金及其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都会有代表参加。
  因此,汇金入市代表了政府的态度。汇金入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平准基金的作用,但比平准基金更自由,因为成立平准基金涉及一系列法律程序,资金来源、操作透明度、监管等等问题,都备受关注,而汇金入市基本上避开了这些难题。从这一点也反映出,政府此次救市的急切心情。
  这次救市,与今年4月24日调整印花税的那一次救市,力度要大。因为,这次股市经过了更惨烈的调整,本身市场就有超跌反弹的内在需要,救市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汇金入市的配合,则更清晰地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因此,9月19日,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壮观的上涨行情。沪深两市大幅高开,沪指开盘2067.64点,涨9.06%,1200余只股票涨幅超8%。至下午3点收盘,沪指为2075.09点,涨9.45%;深成指收盘7154.00点,涨9.00%。除停牌股外,两市股票全部涨停,创下了自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但是,救市毕竟仅仅治标而不治本,中国股市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从治市的层面入手,否则,就容易陷入救市--调控--再救市--再调控,或者,救市--失败--再救市--再失败的怪圈。
  目前,悬在A股上空的大小非减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每次反弹都为大小非减持提供了一个契机,从而,促使反弹夭折。当信心丧失的时候,大小非减持的欲望往往变得非常强烈,甚至不惜违规减持。而且,次贷危机的蔓延,已经到了令美国草木皆兵的地步,雷曼兄弟的倒闭,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杀伤力。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正在下降,上半年6.7万家企业的倒闭,只是一个缩影。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股市的压力依然重重。
  中国股市不仅需要急救,更需要治疗。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行为,不断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公平交易就难以实现。
  因此,急救只是救燃眉之急。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要想走出泥潭,需要政府下决心治市,健全和完善制度,确保股市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日益确立和刚性,为股市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制度根基,重塑投资者的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2 09:25:00
某省前财政厅长,投资集团副董事长认为中国股市现在有三个根本问题需要解决。

一、现有大小非问题;

二、源源不断新造出的大小非问题;

三、股市的计划生育问题。

先说第一个根本问题,股改前4356亿股加股改后新发行的限售股8002亿股,共计1.23万亿股,现有大小非问题如何解决,有多种多样的方案对策。我的对策建议是:对大小非减持所得收入征收利得税并将此税收入专项用于建立国家平准基金。

为方便计征,一是对各类大小非不分类别按统一税率计征;二是对减持所得全额计征不扣任何成本。

为鼓励延后减持,在税率设计上采取按年递降办法,如2008年税率60%,2009年55%,2010年50%……直至0%税率。

为使政策有力度,初期一定要采取较高税率,如第一年60%甚至70%,初期低税率不起作用。

为使政策公平,可对以前减持的进行补征。

为减少阻力,平准基金作为国有资产,用于平抑股市并可保资增值,由国资委、证监会、财政部共同组成管理小组专项管理。

因为是对特殊的大小非减持的超额收益征税,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权力还是从抑制暴利角度均不会违背现行法律法规。

因为此税收入建立的平准基金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计入国有资产总额,不会因为征税而减少国有资产,还会增加国有资产(增加部分为对小非减持征税和平准基金的高抛低吸)。

此办法既可解决大小非减持的难题,又可解决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不需国家财政另外拿钱),进而既可解决证券市场大起大落问题,又可狙击境外热钱兴风作浪,起到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

此政策对于大小非的持有者们也没有什么坏处。一是因为其成本本来就低,即使交了税,也没有亏损,而且为股市为社会作了贡献;二是因为有了这项政策,其股价不降反升,减持所得就会更多,反之则更少甚至根本无法减持;三是若觉得不合算,可暂不减持,等到五年或十年后税率更低甚至税率为零时再减持,就可少交甚至不交税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随着今后新股的发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的更多的大小非问题。如果继续按现行的模式IPO,新上市公司发股前原有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一元折一股, 而新发的社会公众股几元甚至几十元一股,则原投资人所持有的以净资产一元一股的股票就是源源不断被制造出来的新的大小非。新的大小非减持就将永续不断,以一元一股的低成本股来冲击高成本社会公众股。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彻底摒弃同股同价不同本的问题。

原投资人的持股数=该所有者权益÷发行价。

(其实,对大股东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时就是采取这个办法计算股数的。首发为什么不能按增发计算股数?)

上市时就全部流通才不会再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新的低成本大小非来折磨中国股市。

也许有人会说,公司上市前是原投资人创立和经营的,他就应该有权获得低成本一元股。但我认为,上市前的所有者权益已全部包含了此前他的投资及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上市后的效益升降,市值的升降,所有股东应以同样的比例分享。

也许有人会说,按发行价折股,原投资人吃了亏,不划算。但我认为不存在此问题,只要你的公司好,原投资人可以先后获得三个好处。一是发行价与上市日挂牌价的差价;二是好公司的股价继续上涨;三是发股增资扩大再生产效益的增长带来的权益增长。如果上诉三方面都出现下降,其原因要么是公司原本就差,要么就是后来经营差,其责任都在控股股东——原有投资人。而公众股东,虽然也可分享上述三方面上升的好处,但还冒着三个方面下降的风险,甚至还冒着最大最后一个风险,那就是原投资人高价减持后溜之乎也。还说一句,如果原投资人觉得吃了亏,不划算,那就不发股上市算了,没有人强迫你吃这个亏。

最后说中国股市第三个根本问题:中国股市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年增长幅度不到1%,尚且要严格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对生育放任自流,想生就生,想何时生就何时生,恐怕中国的粮食和各种资源早就被吃尽耗光了。中国的上市公司户数年增幅高达百分之几十,融资额甚至翻番,不实行计划生育行吗?人口出生率要控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要控制,上市公司的出生率也要控制。股票不能想发多少就发多少,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IPO融资和增发配股再融资金额应该像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一样编制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而且这个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计划,先报国务院再提交全国人大通过。

以上仅是一个小人物的微弱声音,只是想想说说而已,绝无妄想当现代女娲,也不企望成马寅初第二,可也说不准,有朝一日超生实在太多,奶水不够了,上市公司自己出来要求实行计划生育也未可知。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