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黄老先生地位高,可是货币银行学编的实在脱离时代很久远了,体系也存在问题,基本知识存在错误,如果按照这本书讲下来,学生头脑中不会形成一个对货币经济的清晰体系,反而可能造成很多混乱。不客气地说,鉴于这本教材在全国使用的范围如此之广,可能已经对我国很多经管类学生理解货币经济造成了很糟糕的影响了,irony!,奇怪的就是n多学校在用这本书。另 外多如牛毛的货币银行学书基本上都是沿袭黄老先生开创的体系,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效应。
看看米什金的书,那是真正好的本科教材。我的几个学生反映,看了米什金的书,对货币经济学有了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人大版的那本,简直是制造混乱。
国内的教师还没有编出一本高质量的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货币银行学书来,主要都是沿袭人大版的体系,做些微调。此外货币银行学教材最难编的部分还是从货币经济部分。尤其是货币供给部分,如何讲得深入浅出,颇有难度。另外虽然本科教材不必要搞得太深,但是货币经济学的前沿问题还是要有体现,至少体系上要跟得上时代,前沿问题可以提出问题而不深入回答,指明方向供学有余力者探索;也可以通过专栏的方式。惜哉,众多著名高校的名师不愿意潜心编一本高质量的货币银行学本科教材,满足于沿袭旧有体系。另一方面我也深感惭愧自己暂无此能力。
黄老先生既然意识到那本教材的问题,何不振臂一呼,组织编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呢?以老先生的号召力,自然是不成问题的。老先生的货币银行学第二版实在是没有什么变化和改进,不足匹配老先生的声誉。
自己常常在想,如果我一开始就读米什金的书学货币银行学,何至于出现那么多的困惑和混淆。再想想众多的经济学本科生,他们是不是也走了很多冤枉路,甚至因为一本糟糕的教材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一本让他们糊里糊涂的货币银行学书就可能让他们误以为经济学、金融学是糊里糊涂的学科。我自己走的弯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真是遗憾。
80年代我念书的时候,最喜欢红色封面的香港大学饶余庆教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这是我看到的最权威的国人编写的版本,但我一直没有买到这个版本,手中只有复印版的,一直到98年再版我才买到。复旦陈观烈教授招研究生一直要求这一本,还有就是托马斯.梅耶的《货币银行与经济》。我印象里复旦和上财金融系研究生几乎都有饶余庆的复印版本。饶在货币领域的地位很高,新帕尔格列夫大辞典中香港金融制度的词条由他写就。
人大黄达教授沿用的是老马的计划经济体系,80年代财政部、人民银行所属的财经类学院都用这个体系,随着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修来改去,直到如今(蒋学摸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也是如此改来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