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行情最诡异的地方就是人民币追随美元指数一路飙升,而美元明显需要一次强力回撤,贵金属和石油需要一次大反弹,那么人民币能有滑稽地跟随美元指数回落吗,道理可能就是人民币一枝独秀了,一个强势的人民币就是极大的诱饵,如果人民币相当美元破6,人民币升值利好银行和地产,贵金属和石油又可以大反弹,国内过剩产业又一片欢腾。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是空话一句,可以预见,如果人民币汇率破6,央行还有什么主意,必然乐意再次降息推动。而资本市场的逻辑,其实本质就是可自由兑换的财富水平,必然不以人民币为标价,那么逻辑就是看跌。就如2014年后的逻辑,人民币预期看贬,那么资本市场看涨,大跌眼镜的是人民币竟然没有贬值!那么这个逻辑不是荒唐的,其结果就是资本市场被人为注水了,而如果人民币升值,则短期内银行、地产、贵金属看涨,制造业股票看跌,在3600点之上银行、地产、贵金属接过旗帜再拉一程,好似2007年情节重现。这到底是什么节奏?严重的泡沫,市场聚焦了万亿炒作资金,包括创业板的股东均突破界限地以并购作为拉升的题材,并购和资产注入,其实就是偷梁换柱的注水行为,从市场层面来说,并购对竞争者的绞杀和垄断远大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机会,从资金层面讲,以募集的真金白银大肆溢价购入关联股权,严重损害市场股东利益。从长远来看,不受约束地市场对倒和拉抬其结果是高价股的崩盘。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中国经济本质是一个靠赚取加工费利润微薄的粗加工出口经济,严重依赖通货膨胀水涨船高提高加工费,而非以精加工赚取超越材料本身的价值,所以,如果通缩和原材料价格下跌和需求放缓,将严重打击中国经济。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最好是只升不贬,以维持其通胀的宽松货币水平。这里面有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就是中国竟然是世界汽车消费大国和汽车生产国家,如此巨量的汽车产销量,竟然还徘徊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怪圈中,说明中国的合资汽车和中欧汽车关键零部件贸易存在逻辑漏洞。如果缺乏汽车关税保护,合资车企没有存在的必要,更不可能在国产车外衣下大量进口发动机变速箱关键零部件,中国汽车工业一穷二白的真实面貌就露了出来。这就是产业转型的逻辑,汽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是真正的世界范围的重量级商品,中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在汽车工业方面拱手相让,汽车是亿万家庭所能拥有的最复杂的商品,而且存在5-6年的产品更新周期,一个汽车制造大国竟然缺乏精加工能力,这就是骑着马找马,以汽车为核心的产业才是大规模工业制造的基础和灵魂。来点实际的东西吧,金融、地产、信息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本,这些玩意跑不起来,也飞不起来,更不可能成为出口商品,日韩的成功经验中国根本没有学到,日韩均以国产汽车催生了现代制造业。就远景来说,一个升值的货币是不可能长存于世的,如果人民币走出去,那么升值的人民币代表别人对你有更多的需求,如果你不能够提供高附加值得商品,将大力消耗本国资源,所以类似美国,高附加值得商品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才能吸纳多余的美元,那么一个升值的货币,其实质还是打击制造业,打击资本市场,抬高本币计价的地产。貌似2007年以后的情形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