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的资本以万亿美元计
管清友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以目前ZF财政吃紧的情况,中央和地方建设“一带一路”的投资热情能否落地,取决于能否有效扩充“钱袋子”。在不搞强刺激、大放水等前提下,“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来源可能主要依靠三个渠道:债务置换盘、PPP(公私合作模式)和亚投行。
对于海外投资项目,未来将会有大量资金来自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上。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丝路基金的初始投资金额亦达到400亿美元,两家机构一旦成立,将通过债券发行等资本市场工具,撬动的资金量级必以万亿美元计算。
谭淞(东兴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亚投行不会改变
世行等的运作模式
谭淞在近日发表的一篇名为“亚投行成立在即,机遇挑战并存”的报告中提出,亚投行的成立,与旧国际金融秩序不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制造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可避免会对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形成挑战。
谭淞表示,亚投行的成立,有助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形成和国际金融秩序的改善,但不会改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的运作模式。中国作为这些国际金融组织的成员,同样会继续在组织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民币在亚投行的资本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便于直接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贷款和投资,这将增大人民币跨境存款的规模,增加离岸人民币的供应,加快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实体经济为后盾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又以人民币走出去为杠杆拉动需求的良性循环。
陈玉宇(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中国主动参与
塑造新的全球化制度
陈玉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投行的成立,注定会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关注甚至博弈。发达国家其中一部分试图通过亚投行能够更多地卷入亚洲的发展。这是中国在新常态下,第一次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转变为比较主动的开始参与塑造新的全球化制度。
陈玉宇表示,亚投行是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使中国跨上了国际舞台,中国会用中国的发展理念,决定如何通过亚投行使亚太国家甚至更广泛的国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会充满不断的博弈,中国也会在一些细节上不断地权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