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现在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
两年多前,我在《货币战争》那本书里已经谈到美国的债券可能会出问题。因为它的整个风险机制实际上是基于两个比较有问题的假设:美国房地产市场违约率从长期来看不会有大幅度上升,而在一个窄的区域内波动,另外,利率市场不会有剧烈抖动。一旦经济遇到拐点而出现了大幅逆转,违约率、利率将突变,整个这套风险机制会产生严重后果。2005年和2006年的杠杆比率是33倍,后来到了60倍,美国房地产下跌25%,四万亿美元灰飞烟灭,“两房”是无法承受这样的形势的,破产早就注定。
布什政府的7000亿救市计划,我认为实际是靠增加国债为代价,去购买在美国债券市场失去流动性的债券产品,包括“两房”的短债。是在解救金融机构。只是到了危机的第二阶段,已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问题,本质在于美国资产价格。现在美国房地产价格下滑非常猛烈,引起最大的问题是违约率大幅上升,而从美国政府救市的方法来看主要是来挽救金融机构,而对于陷入危机的购房者,没有给予相应足够的补偿。这好比是一个病人,真正的病因是违约率,导致大量化脓。一层一层往上裹绷带,是治标不治本。由于病根没有消失,再过几个月,还会使金融机构爆发更严重的问题。所以从长期看,如果不能真正解决按揭贷款违约率包括垃圾贷款违约率急速上升的问题,现在所做的一切很可能最后还是难以避免更大的冲击波。
金融市场是有输必有赢,谁赢谁输一目了然。但在整个次贷危机中我看不明白,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欧洲、美国现在都在赔钱,到底谁赚了?我没有结论,在这里只是提出中国人必须弄清楚的三个问题,第一,谁赚了这些钱?第二,怎么赚的?第三这些钱在什么地方?如果弄不明白,说明我们还不知道今天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怎么回事。
这次危机是一场金融危机,从全球来看是全球经济结构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不是一年两年了,由于美元体系的资源错配,导致全球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者和世界工厂,主要消费者是美国,这两者间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在借别国的储蓄来实现自己GDP的发展。美国全国储蓄率从1980年的10.06%,逐年下降,到小布什刚上台变成3%点多,2005年出现负数,美国全国进入不储蓄状态。我们看美国GDP还不错,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好,还打了两场战争,就业率比较高,各种经济数字看起来非常好。可这中间有了问题,既然不存钱,又要花钱,还花这么多钱,钱从哪来?通过金融创新,全球资本一体化,美国向其他国家借储蓄,2007年有5万亿美元流到美国资本市场,这些钱到美国后,抬高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压低了美国长期贷款利息。再加上美国为老百姓提供各种各样金融创新,老百姓很容易把增值部分套现,拿出来花,这个过程就刺激GDP。
从现在情况来看,华尔街单靠投资银行,已经难以维持了,他们选择了变身,这也是自保。在出现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或者债务型危机时,他们这种以玩高低杠杆为特点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就烟消云散了。
我在年初曾提出一个判断,次贷危机在今年6、7、8月会有一波高潮,因为按照我们的测算,这三个月将面对美国按揭贷款的最大利率承受度,美国很多家庭会因为付不起贷款而出麻烦。去年2月份到5月份称为次贷危机,从今年6月份以后是信用违约,于是,“两房”、雷曼兄弟、AIG都由于在金融衍生产品中出了大问题而破产。在后半年还将会发生企业债的问题,而次贷会因此再次冲击金融体系,不知道哪家银行会面临更大困局。信用衍生品会成倍放大风险,所以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高于2001年的衰退,这非常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我个人认为,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到目前为止,美国银行倒了12家。随着CDS不断冲击,信用违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按揭贷款扩散到信用卡,再扩散到车贷,再扩散到企业,信用违约问题还在继续恶化,会有更多金融机构撑不住、会破产。这个发展过程使这场危机进入第三阶段,有可能大量金融机构流动性被摧毁,导致美国长期贷款会出现问题。
从巴菲特
附原文:
巴菲特已决定购入一只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在暗示有A股已经跌落价值投资区域?或许,出手的时候到了。
上证股指已经跌破了2000点,曾经在12港元价位卖出中石油的巴菲特再次对中国股票心动了,可是在凭空炒作了一番中信
不容忽视的是,这个积极的信号昭示着市场底部不远了。
巴菲特的选股标准
“从巴菲特投资中石油的情况来看,他这次要买的股票无论如何不会是中信银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
他指出,巴菲特投资的股票特点之一就是相对价格比较低,一般来说是远远低于自身价值的;其次,从巴菲特5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来看,他会在大盘股中挑选,而且这只股票的流通量大,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较小;此外,他所挑选的行业应该是处于周期低谷并且正在回暖。
显然,三个条件中信银行都不符合。
研究巴菲特多年的汇添富基金首席
“巴菲特对银行、保险最熟悉,他的很多投资都是偏金融类的,他看中的股票具体属于哪一行业不好猜测,但是如果买A股的话,银行股的可能性比较大。”刘建位分析说,“另外,巴菲特要买的肯定是一只大象。5亿美元的投资要求这只股票的盘子必须足够大,而且巴菲特不可能控股。”
而东方港湾投资管理
如果根据2007年底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推断,这样的公司只有18家。
找出备选项
如果将范围限定于此,巴菲特要买的又是哪一只股票呢?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政策的限制,巴菲特只能通过QFII来买A股,只有两种可能促使巴菲特在A股上如此劳心费力,一是这只股票只在A股市场发行,还未登陆境外市场;二是这只股票的H股价格高出A股较多。
从8月29日的收盘价可以对比看出,在50余只A+H股票中,只有8只的H股价格高于A股,其中海螺水泥(600585)比价最高,达到了118.08%,其次是
如果进一步在18只股票的范围内筛选,AH差价最高的海螺水泥也被排除在外,只有中国平安最符合条件。事实上,截至9月5日收盘,中国平安的AH比价进一步达到了114.38%。
循另一思路,如果巴菲特选择的是只在A股上市而未登陆H股市场的股票,数据显示,在这18只股票中,A+H上市的就有14家,仅在A股上市的只有区区4家,分别是宝钢股份、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和中国太保。这4只股票分别代表了钢铁、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不过,考虑到巴菲特对公司的观察期,因此上市不满一年的中国太保首先被排除,而中信证券的多元化虽然已经走在了券商的前列,但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也不大可能成为巴菲特的投资标的。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兴业银行在2008年的市盈率为8.8倍,远低于A股银行加权平均的12.4倍,为所有上市银行中最低的,其ROE水平达到了28.3%,仅次于
第三种猜想
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性,即巴菲特并不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这就要在18只股票中重新挑选。
被人忽视的是,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提及购买中国股票时用了一个词“BID”,因此,确切地说,巴菲特此次是要“竞购”一只股票而未被接受,刘建位推测,如果巴菲特不买H股而买A股,很可能不是通过二级市场,而是希望直接从大小非手中接过股票。“当然,这也只是妄加猜测。”他随后补充道。
如果他原本寄希望于从大小非手中接过股票,则不仅能够享受90%的折价,还避免了在二级市场买入时股价上升带来的额外成本,而“不被接受”也似乎更解释得通。
2008年中报显示,多家银行股在2008年有减持安排,尤其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减持压力较大的股份数量不菲,其中工商银行在4月27日解禁股数量为28.85亿,减持压力较大的有19.23亿;交通银行在5月15日的解禁量也很可观,有132.43亿股,减持压力较大的105.26亿。此外,中国平安今年3月3日解禁了31.2亿股;
除此之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不能排除巴菲特参与上市公司增发或者购买可转债的可能。
在上述18家公司中,排除上市不满一年的中国太保、已经公告澄清的中信银行和中国人寿、已经卖出的中国石油和并不具备估值优势的中信证券。在剩余的13家公司中,包括了6只银行股、1只保险股和1只交通运输类股,属于巴菲特偏爱的投资领域,此外还有5只股票分属于钢铁、有色、石化和煤炭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