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994 2
2015-04-06
     “中等收入陷阱”相当于社会心理学中的“小富即安”,它只是一种约略概括,既非必然发生,也非不可逾越。

  最近两年,随着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及“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越来越为人所知,担忧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又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了。

  其实,“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约略概括,既非必然发生,也非不可逾越。它与特定国家的特定历史文化有关,与国民性格有关,更与领导能力有关。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缺乏共识的经济社会猜想。

  首先,光就“中等收入”到底以多少美元或什么区间加以界定,就存在多种说法。通常,人们是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进行讨论。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如果一国居民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15000美元以下,即可判定该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如果稳定高于15000美元,则可视该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从而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这就意味着,即便同是“中等收入”国家,也可能属于大为不同的多个等级,而且以15000美元作为进入发达国家的明确界点,也显武断。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来观察,是否会掉入“陷阱”,社会制度和执政党的方针路线等也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也决定了我们不能对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都一概而论。

  作为一种重大现象,“中等收入陷阱”是否真的是一个上升中的国家必然经历且难以突破的魔咒呢?不见得。世界经济史没有提供这样的铁证,也就是说不存在这样的规律。那么,它为什么又被很多人不断提起呢?

  “中等收入陷阱”相当于社会心理学中的“小富即安”。对于个人而言,小富即安本身没什么错,无非就是不再追求大富大贵的梦想而已。对于国家而言则不然,它的确暗含着一种强大的警示效应,自觉不自觉地压在国家决策层的心头。经济学家尤其关注不良经济政策特别是长期发展战略带来的后果,总是不安地打望这样的陷阱是否已经横亘在未来道路上。当然,他们不完全是杞人忧天。

  问题在于,声称中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完全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发展阶段,看不到人员、物资、资金、技术革新等层面快速且大幅度的改善,认为未来中国势必走上经济停滞的道路。中国的潜力才刚刚释放。放眼未来5到10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中国高端和重型制造业,必将携雷霆万钧之势,称雄世界市场。中国的汽车和飞机也将成为市场新宠,那将是一个从毛巾、袜子、衬衫到飞机、空间站的全行业、全体系、全光谱生产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将逐渐走向拥有更多利润空间的价值链上游,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也将由此实现跃进。

  中国还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不仅是最大的商品市场,还是最大的人才、资金、技术、文化、创新和思想市场,包容、吸纳和使用全球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并开辟出崭新的生产和社会模式。

  随着“四个全面”理论的深入贯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广泛推进,当前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将得到不断克服,中国的经济活力将惠及全球,政治影响力将不可同日而语,等到我们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之际,以人均收入衡量的富裕程度赶上今天的发达国家可谓大有希望,清晰可期。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6 17:46:17
请问您能找到最早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 概念的文章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6 17:52:09
中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中,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ZF与其相匹配的税收体制。一方面要立足中央与地方ZF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ZF与地方ZF的职能范围。中央ZF应当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管理,地方ZF只要做好本地区公共和社会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切实保障地方ZF的财政收入来源。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橄榄型的分配格局。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74,收入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健全收入社会保障和转移社会再分配之后的调节机制和强化再分配调节功能,既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整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