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_深圳大学是几本_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深圳大学在南方一直算是不错的一所大学,虽然不是211或985工程的院校,但由于位于经济特区的一线城市深圳,所以在国内的名头还是不错的。很多人都想知道,深圳大学到底是几本的大学。作为广东人的我,这点我还是挺清楚的。深圳大学名义上是属于二本院校,但由于它的名声和师资力量很都很雄厚,所以除了深圳市的本地生之外,基本是一本线的录取分数,对于省外的学子来说,一本要高出一本线三四十分可能才进得了深圳大学。另外,很多人对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情况也想多些了解。今天我就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深圳大学和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深圳大学——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建校31年,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4千人到实际在校生3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82平方公里。老校区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后海湾,依山起伏,荔枝成林,花木繁荣,环境优美;新校区位于西丽大学城,现已开始动工兴建。
深圳大学设有25个教学学院,80个本科专业,现有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工程硕士具有授权的领域13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下有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
深圳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4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69万人,研究生6111人(含博士研生122人),留学生1500人。现有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08人。在岗教师中,教授424人,副教授612人;具博士学位1055人,外籍教师42名;平均年龄42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三院院士(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医学科学院)1名,“双聘”院士10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含青年千人)1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名,长江学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珠江学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深圳首届鹏城杰出人才奖2名,广东省领军学者2人。
深圳大学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项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经典精读课程11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现有项目104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3个,特色重点学科2个,优势重点学科10个。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教学实验中心27个,教学实验室94个;2008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
深圳大学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努力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模式。“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4030项,是“十五”期间的6.5倍,其中“863”、“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级课题、项目293项。近五年,理工科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4项,人文社科类省级以上奖励33项。2013年,文理科实到科研经费3.74亿元。973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连续实现突破。2013年新增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成为英国《科学文摘》(INSPEC)、荷兰Elsevier《Scopus》、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源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为0.950,在全国403种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13位,创历史新高。《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省教厅首批省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资助。
深圳大学继续完善教学科研设施。现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图书馆馆舍48441平方米,图书354万余册,各类数据库201种,全文电子图书200多万册,全文电子期刊近8万种。建有理工类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4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部级9个,市级33个;人文社科类市级及以上重点研究基地15个,其中省部共建基地3个,省级重点基地4个,市级及其他共建类8个。信息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校园无线网覆盖主要区域。
深圳大学国际交往密切。深圳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始于1987年,是教育部公布的54所对外招生院校之一。学校与境外106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年度本科交换生314人次。近年来深圳大学每年招收培养1500名以上留学生,增长势头日盛。
深圳大学形成了“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的人才培养特色,10万多毕业生,绝大多数扎根特区,用人单位总体评价优良,办学满意度不断提高。涌现了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创新创业型杰出校友。
深圳大学探索学术主导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布衣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计财工作教授委员会,确立学科建设、人才招聘、资源分配的学术主导。倡导民主管理,赋予教职工代表大会事故问责权、干部评议权、校政监督权;赋予学生代表大会校务知情权、批评权和学生事务参与权;建立网络信箱,广开言路,密切师生关系。制定并实施《人事改革方案》,以职员制和聘任制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高度学者化的教师队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高度职业化的管理人员队伍。追求精致管理和精致服务,营造学术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创新校园。
深圳大学将继续解放思想,紧随特区,不断探索,着力建设立足深圳、面向国际的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为实现“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的宏大心愿努力奋进。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深圳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创办于1983年秋,是深圳大学成人教育的办学管理机构,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教育。学院建筑面积2.2万m2,地处深圳市中心,地王大厦北侧,是目前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规模最大、门类较为齐全的成人教育基地。
深圳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脚步迅速成长。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80间、电脑实验室5间、语音室3间、宽带远程教室1间、标准会议厅1间、现代化学术报告厅2间。有教职员工4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2人。师资队伍依托深圳大学,由学校各学院派出专职教师来我院授课,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兼职在我院任教讲学。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在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及东莞等地设有教学点,已实现立足特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院现拥有成人学历教育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50个,学生来自各行各业,遍布深圳市内外。2011年在校本专科夜大学学生13845人,自考生约7000人。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学院有优质的各类英语培训班和全国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培点,有享有盛誉的成人高考考前辅导班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培点,是深圳市委组织部确定的公务员培训主要基地,每年培训学员上万人。学院还积极加强深港两地以及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院校、教育机构及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办学卓有成就。迄今,接受学历教育及各类培训的学生累积达25万人次。
多年来,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探索成人教育学生工作新途径,在学生党建、团建以及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上取得良好成绩。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有能力、有学识的行业骨干人才。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方向明确,管理制度健全,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有过硬的教风、学风和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取得了颇佳的社会效益,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05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学院的教学评估,并获评估优秀等级。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秉承深圳大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和“办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深大精神,以“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行业骨干为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力争把学院办成一个高质量、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成人终身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