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1622 0
2015-04-09
“互联网+”战略自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此词热度急剧升温,对其的理解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与大家分享本人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望指正,也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目前流行的对互联网+的认知:传统的广告+互联网有了百度,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这种认知下的互联网的作用,更多局限在第三产业,仅仅将互联网视为一种渠道工具,停留在互联网营销模式。

我认为,“互联网+”战略可以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二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模式,三是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事实上,除却在第三产业正在全面应用的互联网营销电商模式,“互联网+”的技术运用智能模式和产业链模式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向总理建议“互联网+”战略的小马哥都说了: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我在大数据领域探索实践若干年,一直坚持认为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一定更多体现在产业里,所以一直坚持深耕于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的数据可视化。今天“互联网+”战略出台,验证了我的坚持。
最后,举两个工业和农业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模式应用分大家分享吧。

工业+互联网
工业企业中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由工业设备所产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企业中计算机和人工产生的数据,生产线的高速运转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破解这些大数据就是企业在新一轮制造革命中赢得竞争力的钥匙。因此,工业生产可视化系统是工业制造业的最佳选择。
工业生产可视化是将虚拟现实技术有机融入了工业监控系统,系统展现界面以生产厂房的仿真场景为基础,对各个工段、重要设备的形态都进行复原,作业流转状态可以在厂房视图当中直接显示。在单体设备视图中,机械设备的运行模式直接以仿真动画的形式展现,通过图像、三维动画以及计算机程控技术与实体模型相融合,实现对设备的可视化表达,使管理者对其所管理的设备有形象具体的概念。同时,对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所有参数一目了然,从而大大减少管理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jpg

农业+互联网
  2012年12月中旬,一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密云县西康各庄村的海华云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探访这里的智能化养殖,发现仅仅四五名饲养员,就能在半天时间内为数千头奶牛挤奶,这让他大为惊奇。为什么可以?每头奶牛一出生都会戴上一只专属的电子“耳钉”,里面储存着奶牛的所有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时间、谱系、初次产奶时间等,只要进入挤奶大厅,就会与相关设备相连,读取奶牛“耳钉”里的信息,并通过挤奶杯上的感应装置传输到后台,每次挤奶的奶质是否合格得到监测。其实这还只能养殖业智能化的冰山一角,目前动物的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以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以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动物信息,根据科学公式运算出饲料日供量,再由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精确下料,饲喂动物不再是过去的人工操作,而是在计算机上轻点鼠标。
  在种植业,同样呈现智能化的系统性操作情形。例如在陕西的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秦龙现代生态智能创意农业园里,喷药施肥靠无人飞机,地面遥控员通过雷达和GPS导航对其遥控、定位、喷药施肥和传输数据;采摘番茄机器人代劳,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具有获取果实信息、判别成熟度、确定收获目标的三维空间信息标定能力,再引导机械手完成抓取、切割、回收任务。
  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智能化浪潮,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2.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