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人口抚养比下降时,这个国家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储蓄率更高,有利于投资和资本形成,最终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时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国家享受到了人口红利。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有四分之一来源于人口红利的贡献。但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变成了“人口负债”。
人口红利减弱甚至消失使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逐渐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由供给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人口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这四个要素。因此,人口因素的变化对潜在增长率有重要影响。伴随着201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这一现象与1990年左右的日本非常相似。日本在1990年前后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抚养比上升的趋势,同时期GDP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我们预计,以现在的人口结构,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到7.75%,十三五时将下降到6.7%,之后还会持续下降非常长一段时间。
四项措施能够贡献改革红利。第一是放松人口生育政策。根据世界经验,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其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数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放松人口生育政策在长期可以带来更多劳动力,弥补劳动力短缺,可使长期增长率提高0.2-0.4%。第二是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升学率、增加培训。第三是提高劳动参与率。这一措施在短期内更有效,长期效应逐渐消失。第四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有递增效应,随时间越来越明显,是中国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ZF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国企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把以上四项改革措施结合起来,预计潜在增长率可以提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