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Wenger 发表于 2015-4-12 12:17 
昨天在一个谈马理论的帖子里,,,被猫左无理取闹的骂了,算了不计较了
估计人家是职业的,,,世 ...
批判马克思经济学也要理性,讲究科学态度和方法
1,不应该否定存在剥削,血汗工厂就是最典型的剥削例子。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说的不是“存在剥削”,而是“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只能来自、必然来自剥削”。否则他只需要指出“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长于必要劳动时间”即可,而不必排除其它价值来源,不必论证交换不能创造价值、机器不能创造价值、资本不能创造价值等等。马经捍卫者也不必坚持“只有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3,因此,只要找到资本利润一丝非剥削性来源,剩余价值理论就被推翻了。就好像只要找到一只白乌鸦,就可以推翻“天下乌鸦一般黑理论”,而不必找到成千上万只白乌鸦。
4,推翻剩余价值理论不是否定存在剥削。这点非常重要,否则将走向另一个极端,脱离客观实际,失去大量中间群众。
5,马经捍卫者在理屈词穷时常会说“你没有看过马克思的原著”。因此要指出马克思的原著尤其是其代表作《资本论》里的错误,使捍卫者无法否定。《资本论》中下面这段话很简短,但是对马克思经济学来说很重要,其错误又最明显,因此可以作为例证:
对于物化劳动(机器等)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是这样证明的:“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0页)
这种计算方法是企业计算设备折旧的方法,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资本论》中类似漏洞非常多。
6,利润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同一物品时存在的成本差。销售价格介于两者之间时,前者可以获得非剥削性的利润,后者可以节约大量劳动。竞争会使价格接近生产成本;为了获取最大总利润,生产者也不会过度抬高价格。
7,人类劳动没有特殊性,动物和机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劳动。
8,资本家承担经营风险,为劳动者提供大规模、高效率的劳动生产手段,即使劳动者只获得部分新创造的价值,实际收获也远远大于劳动者独自使用落后工具进行小生产的全部收入。这就是劳动者们为什么愿意去现代化大企业工作的原因。
9,资本家的收益是社会对其承担风险的回报,是劳动者使用其生产资料所支付的租金。
10,搞清楚利润来源之后,就能够正确对待劳资关系,既保护好劳动者的权益,也保护资本家的投资热情,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影响经济发展。
黄佶,201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