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477 3
2015-04-16

大学同学聚会杂谈

2015-4-16

今早同学来电“五一”毕业三十年聚,受部长委托赋诗,可惜自己才气不华丽、底蕴浅薄,写不好。因此,只能写一篇杂感交差。

此刻,我安静下来,闭目体悟思索探究一番知天命之年的同学情谊。

一,同学为什么格外受重视?

也许,当我们不大朝前看的时候我们就往后看,而后看的记忆中最灿烂的是读书阶段,尤其是经过拼杀改变了自身命运的大学,于是,在自己美好体验的光辉照耀下,同学的情谊格外光鲜起来。

也许,距离产生美,同学天各一方几乎没有利害冲突,而同事则多有掣肘扯后腿之拥挤纠纷,家人也有牙齿咬舌头的时候。

也许,归属需要与认可需要,刘邦说过:富贵不回乡犹如景衣夜行;可见,那些当年不出彩现在找到了“自信”的需要老同学“刮目”相看,那些当年本来就突出现仍优秀的也仍然需要继续获得大家认同,那些“不怎么有安全感”的确实需要在同学里找到依赖甚至支持乃至保护(这一点很重要)。

也许,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毕竟同学有共同的成长背景,因而更容易找到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语汇、共同的习气、共同的思维。

也许,抱团的需要,同学因为彼此更熟悉且群体舆论的约束力更直接,更容易开展工作事业的合作,或生活娱乐的合伙,做事更放心、玩乐更称心;随着年长,同学更愿意彼此抱团取暖、一起舔毛捉虱。

也许,完形心理,例如,一个未闭合的环,我们倾向于将其合拢。同学几年当年总会有些“未画完的圈圈”,因此,这些没实现的“圈圈”总会在心理上维系着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许,这种永远合不拢的“环环”是同学间永远会具有亲和倾向的不竭动力;有缘,非有缘,故名有缘。

二,如何发展同学情谊?

上面的心理分析将同学关系上的诗意冲淡了,但我坚信,同学们的缘分仍然值得好好珍惜;有的时候,仍会“老夫聊发少年狂”,仍会感慨“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仍然能够也应该发展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局面:即,互相尊重上面分析的每一种需求、互相满足上面的每一种需求。因此,我做如下建议:

第一,多聚会,聚会自由组合,或三五人或七八人或全班人,形式场地不限,基本奉行AA制,当然欢迎提供“吃大户”的机会,聚会要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第二,每人每月必须在QQ群、微信群冒泡一次,两月以上一次言也没发的,其他同学在群里一起呵斥一次。

我们班在曾同学的组织下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的“大户”同学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困难同学和病故同学家人也给予了真诚的人情关怀,同学们对我也多有帮助、关照和鼓励,我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动、感谢、感激、感恩。

我期待也相信:我们班同学的友好关系今后一定会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5 21:06:50
写的挺好的,三十年聚也说明你们同学之间的情谊确实坚如磐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不计较也说明你们的关系友好和谐,祝愿你们的同学关系一辈子都能情意浓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12:34:27
一种味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1 15:54:04

多俗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