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80 0
2015-04-16
  不管谁相信什么,如果你问他:“谁能确定的证明未来永远它就如此?”
  谁也回答不了。所以,当有人说“这个一定是真理”,实际上,这个人自己的认知本身就是个心智残疾。
  
  首先,人必须或多或少的相信的什么,至少在我们行为的时候,必须暂时相信它。否则,人什么也不信,吃饭不死也不信,行为上就不吃了,这样的人,是根本活不成的。所以,人是依靠自己相信伯一整套东西来指导自己行为,并维持自己的生命的。
  
  其次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相信什么,我们考察一个要决定相信或不信的对象之前,我们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去想一想,一个人听到什么,马上不加思索的就相信——这种人基本可以不归入人的范畴考虑,甚至连其他一般的高等动物,也会表现出一些考虑的神态才会有什么行为。
  更进一步具备能力的人,是在自己已知的知识体系与阅历中,寻找对应的内容,看是不是符合自己判断的那个对象。完全符合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未来可能发生什么自己现在并不知道。所以,人只局限在自己已知的范畴中进行考察。而且是自己熟悉的知识范畴中进行。比如,我考察一个事物的规律,我对化学丝毫不懂,哪怕我知道也有必要放入已知的化学知识中考察一下,但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不懂化学,我想做也做不了,所以,在这个领域有没有例外,我不知道。
  
  当在已知的范畴中考察以后,我们会得出一个基本的对应与符合的可能数量——我们相信什么,不是因为这个什么,完全百分百的对应上了我们自己已知的一切内容,而是大部分对应上了——我们是在相信在我们个人已知范畴中符合的概率最高的那个东西。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是不是知识与阅历越多,判断越准确?——回答:不是。
  但是,话还没说完,很多人常常不再往下想了,后边还有半句,因为人们不再想了,所以,导致了走向了错误的极端。后边半句是——如果完全没有啥知识与阅历基础,一定不会判断准确。
  
  ——有基础,不一定行,没有基础,一定不行。
  
  那些什么也不信的人,要么是知识素养不扎实,无法进行判断,要么是知识结构不成系统,无法形成合理的关联比对,还有一种,就是没进化成人,仍和其他多数动物表现的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这就是我们信与不信什么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