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727 2
2015-04-17
  差异-:世界观不同,西方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最高处不是物质为主导,而中国人是这样相信的,虽然中国人也有所谓超越物质的相信,但相信与信仰不同,相信的内容在内心是可有可无的,信仰必须在内心是一旦有几乎就要努力追求的。所以,中国人对形而上的追求的劲头并不足,也就是说先顾前眼可见的,再谈玄而上的,虽然孔子也讲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但真正象阿基米德、苏格拉底做出形为的,在中国并没有什么人。
  
  差异二:价值观不同,因为世界观不同,所以导致价值观不同,所谓价值观,就是认为自己生活中最有价值,最应该为之付出努力的是什么,既然形而上的内容高于一切,自然它是最应该付出努力去追求的,这当然成了西方人思想中认定的观念,而中国人则正相反,既然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是平等的如阴阳,那么它们就是同等重要的,不应该把对形而上的追求置于比形而下更重要的位置。
  
  差异三:知识观不同,越是形而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直接发生作用关系越不明显,所以,西方人强调“学以致知”,而中国则偏于“学以致用”,因为形而下的内容,一定要考虑的是实用,所以,中国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一个知识,不能马上表现出“有用”,在中国人传统中,是很难保留下来的。象美国航空航天局的X系列实验计划,几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而且事先就知道不会成功,但仍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料去搞试验研究,这种扔钱得不到马上回报的工作,在中国人眼里完全是疯了。很多人类伟大的发现与成果,往往是那个人在做些根本无意义的事情时导致的,牛顿对掉下的苹果的兴趣,是基于他正好没事干,如果他正焦头烂额的想着明天的工资往哪去赚的话,苹果打到他脑袋上时,他顶是狂怒,不会有空闲时间去考虑为什么的。所以,人有时候需要成为有闲阶层,而不是有钱阶层,有闲阶层的特征是,并不会把什么事,都先考虑“有什么用”或“有什么意义”。
  
  差异四:对现实的态度,创新的根本在于新,新的东西,往往是在创新以前,没有人想的,或没有人敢想的,或没有人愿意想的,它一定是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当时的现实,过于重重现实是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的,为什么我们说往往孩子更多的容易具有奇思妙想,有时候人需要一些所谓的“不成熟”,国人太重视人的在现实中的成熟度了,成熟意味着很多都要被规范,必须在一个大众认同的传统的圈子里转,任何超越这个已知圈子的想法和做法,会被“枪毙”,没有虚构,就很难有对虚构的合理假设,最后导向反面,必须在既定的逻辑下,得出符合已知的合理结果。已经符合已知了,哪还是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17 15:4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7 18:45:21
  好象这个问题正相反,抽象是无法量化的,西方的字母文字正相反,应该说字母文字是一种非常逻辑性的具象思维的体现,而中国的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字形到是更适合抽象内容,所以,汉字本身可以成为艺术形式之一,比如书法。
  抽象的最大特点,是无法量化,而且解释上,无法完全找到对应的规律可循,主观随意性更强。
  具象的最大特点,是容易量化,规则趋于严谨,个人以主观想象加以发挥的余地较小。
  另外,文字对思维的影响是有,但从根本上讲,人的语言方式与文字形式,是人的思维模式被固定下来以后才出现的,所以,语言与文字,实际是声波与图形符号对人的思维模式的一种复制,就如同用一段音乐想再现一幅绘画作品一样,只不过语言复制的是持此语言的头脑中呈现的意象。
  前两天,我刚和一位藏族朋友讨论过双方的语言,如果一个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下来的民族,改换使用另一种思维模式的民族的语言,也会导致其思维模式缓慢趋向于接近另一个民族,但这种转变很慢,而且并不是完全转变性的,多数是一种在原有思维模式下的新的整合。否则,这个民族会本能的抵制这种新进的语言介入,思维模式发生冲突是非常难以调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