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4444446563721px]周其仁:今天的题目很大,好在刚才几位发言嘉宾把一些东西都讲过了。创新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和探讨,我想一个非常现实的来跟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包括粗线条看今天的国民经济,基本上就是两个力量在对冲,一个就叫下行,一个就是创新,到底冲出一个什么结果,不但决定今年年度的增长,也对2020年以及更以后长远战略目标,到底会实现怎么样的重大的决定。
[size=14.4444446563721px] 我们理解为什么创新和创业,可以对下行对冲呢?理解经济下行到底哪些力量把它拉下来,我们看一下创新为什么对对冲这些向下拉动的拉力可能发生的作用。中国国民经济下行是高位下行,07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们的年度增长率,包括季度折成年率算,15%以上,一季度是7%,今年定的目标是7%。07年从金融危机过来看,增长速度差不多去掉了一半,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近去过一些地方,南方现在总的来说,沿海可以说是稳增长稳住了,可以看到北方河南大省,还有东北下行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今年定的7%左右,到底是左还是右,真的不好说。
[size=14.4444446563721px]下来一半的增长速度,不是一个神的力量,也不是一个自然界的力量。第一位把我们拉下来的就是全球的需求,全球的市场,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欧债危机是欧盟,都是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日本、欧洲是中国长期依赖出口的主要市场,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出口在里面起很大的作用,最高的年度进出口相当于GDP的60%、70%,欧盟一出问题,进口一晃,出口就晃,去年3月份定的是进出口增长7%,到年终是2%,海关总署发表一个报告要公布一个消息,有一个解释,说中国的出口优势不像以前那么明显。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我们人工贵了,土地贵了,方方面面的要素都贵了,经济增长人工就是要贵,增长就是让大家收入提高,反过来成本就贵了。
[size=14.4444446563721px]如果收入一提高,成本一提高,我们就打不下去了,再往后怎么发展,今天怎么看我们的人均所得还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人均工资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的工资高,德国一个新工人是三千欧元,是三万人民币。我们现在几千人民币的人工,我们的出口优势就没了,这个仗怎么打呢?这里面就要研究对冲,人工提高还有没有办法有竞争力,经济学的道理很简单,只要生产一生产,工资就提高很快。我去年访问华为,大学毕业生加薪,为什么加薪,说要招最好的人,跟今天中国的国内,跟大型央企要比,要招收新的人才。
[size=14.4444446563721px]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加薪,很多地方说要停摆了,为什么要加薪?创新可以对冲人工成本,因为做的东西不一样,做的东西效率不一样。核心市场,西欧市场,不是说价格低,价格比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一定都不低,中国公司销售额10%用于研发,坚持多少年收效,西欧市场强敌如林。华为有自己研发的优势,我看过一个产品和基站,欧洲都是空间非常紧缺,手机换代,基站布到哪里去,没有成熟的空间给你。华为的基站是2G、3G、4G,一个小小的盒往那里一放,全通了。很多对手的基站是分别的,2G只能是2G的。
[size=14.4444446563721px]一个数学博士被华为招走了,任正非也不会有人情世故,话也不多,埋头就是搞算法,这种人才公司用还是不用,如果用,几年以后要出什么成果。这个算法的改善往往会得到制造业,同样是人工、机器、土地支撑一个产品,但是含量不同,公司的水平就不同。华为15万人工,5万都是外籍人,在哪个国家用哪个国家的人,用这个市场价格的人,工程师有的是贵的,为什么能用呢?这就告诉我们,给我们所有企业一个启示,不要笼统说人工贵了,所以我们就不行了。人工贵了,如果生产力没有相应的提高,当然就吃紧。但是如果你生产力提高,我们靠什么提高生产力,就是靠研发和科学技术,我跟很多企业的老板讲,这个薪水你都觉得费劲,就别当这个老板,再看五年中国人均收入还在增长,中国的蓝领工人的工资还要上涨,工资上去就打不动了,你到苹果看一看用什么工人,用什么工程师。到罗罗公司,租什么样的厂房,用什么样的工人,他们是在伦敦。
[size=14.4444446563721px]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工成本的上升,人工成本的上升也有好处,购买力就强了,国内市场就厚了,倒过来支持生产。你的生产率进一步比工资上升慢,你在竞争人力的市场中就是劣势,再就是工资一涨,你就没有利润,你就打不下去。所以创新和下行的对冲,所谓进出口的市场,不能垄断上由于我们人工成本高,所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就开始乏力,我们创新没有跟上,好多产品,好多领域只可以打的。
[size=14.4444446563721px]当然创新也可以是改变组织形态的,最近去看海尔,我昨天刚去青岛,海尔是一个大型的传统的管得很好的中国家电企业,公司很大,组织里面都有麻烦,很多一线的想法到不了老板这里来,层层报,层层批,中间会扼杀很多的年轻创业,这么成功打的顺手的企业,组织点扁平化。海尔的年轻员工,你有想法,不是层层上去,最后张瑞敏定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创业体制,你有想法提出来,有几个人愿意合伙跟你干,公司就给你配一点钱,不要层层批。把海尔变成创业平台,这个是很险的招,科层制的管理公司转成一个创业平台,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张瑞敏也是很有岁数,功成名就了,改不成不知道有什么结果,他就改。我们看了之后,是冒出了一套东西出来的,年轻人提出的一些东西已经开始生产了,发现全世界很多孕妇躺在床上多难受,看看天花板,做一个球形的投影仪,联上网,在天花板放电影,放新闻节目,放微信,第一批定单就非常好。
[size=14.4444446563721px]还有很年轻的员工,他们的洗衣机很强,提出了一个创业,说做一种微型洗衣机,我们吃饭掉一滴油,就把它洗掉,这个东西是组织的变化,这也是创新,这个创新可以让你的成本有竞争里。花多少力量去建营销渠道,中国市场很大,要建营销渠道,投资很大,管理很困难。有的人的想法会发生一个深化,不要那么多的资源搞营销,看看小米,小米跟苹果还是有差距,跟华为还是有举例,但是他有一个长处,他把那个价位的产品做到精益求精,这是小米的本事。学的是同仁堂[0.76% 资金 研报]真才实料,做得爱不释手,一个包装盒都是非常讲究的。把毛利降下来,把售价降到比成本率高一点,赚了钱才可以投资,才可以发大财,用这个东西让顾客觉得你的性价比高,口口相传,粉丝经济。
[size=14.4444446563721px]小米的老总花很多时间跟粉丝去对话,大家有什么意见,产品怎么改善,口碑就形成了小米的销售份额,小米不建营销渠道,往往会形成饥饿,每个礼拜推出一款产品,多少时间就抢光了,这个公司不需要流动资金,不需要铺底资金,不需要到处建营销渠道,那么利润就从这里出来。羊毛出在猪身上,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是有偏差的,产品要足够的好,你要有致命的吸引力,性价比好,然后就产生一窝蜂去买的产品,就是一个顾客行为的理解发生了调整。你看几年很快就成了上千亿的企业,当然雷军是久经沙场,早年在互联网企业做了很多年,但他可不是云云亦云,把真正的商业模式改造利人利自。它是口口相传的,跟广告轰炸管用,深刻对消费者行为对市场的理解,这些创新都可以对冲,大家都要占地,地就上升,大家买能源,能源就上升,这是经济学,这是供求。等到这个参数一变化,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上一段打得很成功,不一定下一段还能活下,这就是产业的道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要素成本一直在加,你不能跟五年和十年前比,当时几百元的人工,广东珠三角有8、9百元的农民工工资,连续差不多十年,提高率很低,有的人进去。
[size=14.4444446563721px]今天你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方向,你如果完全没有创新能力,你就没有生存能力,因为要素的参数。再看全球出口,由于美欧经济的变化,所以我们就受影响,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这句话没有全部对,金融危机之后,七个国家在全球总需求的份额下来了,七个国家差不多占68%,现在降到了45%左右,全球份额当中,新兴市场的份额上来了。问题是我们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很大程度还依赖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市场能力吗?新兴市场更发达了,跟成熟的差别在哪里,有潜在的购买力,基础设施不行,需要货运不进去。今天中国如果打全球市场,光懂工厂是不够的,就开疆破土,没有钱,借钱给你买中国货。除了工艺精良,金融配合得好,今天有外汇储备,我们有制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设施不行,要设备都是中国产能过剩的。所以一带一路是战略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战略性的,这些国家跟我们没开放之前是一样的,穷是穷,你看到人民需要不需要制作相对比较好的东西,一样要的。我们访问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家公司就是工商银行[0.36% 资金 研报],去印度就不愿意去,业务机会有的是,中国人脑子里的外国就是发达国家,去纽约,去巴黎愿意去,新德里不肯去。华为为什么厉害,伊拉克都去,前线掉炸弹,中国就缺这股劲,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北大有很多学语言的,我说学小语种敢出去打拼,将来升职最大。东盟十个国家,一个印度尼西亚一亿人,拉丁美洲很大的一块土地,春节前我去巴西开一个会,开了拉丁美洲的资源,人口,经济潜在率,还早着呢,是我们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跟上。新疆不算发达地区,我们访问了新疆几家民营企业,也包括国企改造的电力设备厂家,改造过来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去了因为帮你修路,阿拉善口帮你修铁路,不是去了就占领一块地,买了一块矿。
[size=14.4444446563721px]中国一些民营企业把炼钢、造码头带到国外去,很受欢迎。下一步不是单纯靠制造出口,是对外投资带动,创新跟上去,我们不会因为全球发达经济地位的萎缩,我们就一路跟着往下走,可以开发新的。我们上次去看印度,那么弱的地方,就是一个老板坐在办公室里面,很是可怜,工人在门口站着,外头就是40度。我们的家电能力,TCL走在前列,我问他们,说困难不是在国内,首先这个味就不习惯,印度饭不好吃,吃50天,就天天想中国的方便面,那么我们这个队伍怎么去打。所以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
[size=14.4444446563721px]来源: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