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计量经济水平不高,虽然也翻看了一些资料、书籍,但还是有很多问题不甚明了,如何在软件中DID模型的实现操作也是糊涂,网上虽然有很多论文,但大多都是经过处理后的结论,看不明白。
在这里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许还有很多没注意到的问题。希望得到大师们的帮助。
一、简述实验
利用两期综列进行政策分析
选择作用组(A县),对照组(BCD县),在2005和2013两年的数据
分别选取1、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2、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3、服务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DID模型:
d2,时间虚拟变量,取值0为政策实施前、1为政策实施后;
dB,政策实施与否的虚拟变量,取值0为不受政策影响、1为受政策影响;
二、问题
1、变量的选择
在很多论文中都出现了对一些与被解释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而在实证分析中却没有罗列出其系数,也未进行分析,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农户调查》 张笑寒。他在文章中使用的式子是

其中引入了
,但是从他的解释中看不明白,
可以一下子表示那么多变量吗?而且在文章后面的分析中也没有对其系数进行罗列分析,连
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2、除了d2、dB两个虚拟变量之外,选择的其它解释变量如何加入方程中?例:
(1)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时,选取其他解释变量:
农村人口增长率、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率、畜牧产品产量增长率、水产品产量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
(2)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时,选取其他解释变量:
就业率、轻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重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
(3)服务业总产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时,选取其他解释变量:
货物周转量增长率、旅客周转量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金融机构存余额增长率
怎样将所选的其他解释变量加入公式中,如若不能或不需加入到公式中,为什么?
3、上述变量选取是否存在问题?
在“自然实验”中,必须满足两种情况:
(1)公共政策的变化必须是外生的,或者说不能与回归方程的误差项之间有关联。
(2)“实验”本身不能引起一些内生性的反应,否则会使得对政策效果的估计产生偏差。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移民虽然需协商,有补助和福利,但迁是势在必行的,是带有强制性的。所以(1)中公共政策的变化是外生的应该可以满足。
但是关于(2)中,为保工程实施,牵涉到移民、淹没土地;为保水质,防污治污使得一些厂商搬迁或关闭。而这些对上面所选择的变量会产生直接影响,这样的话“实验”本身就引起了一些内生性的反应,所以并不满足(2)。
4、如何用Eviews实现DID?
翻看了很多资料,都是给出整理的结论,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看过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了解了双重差分的理论过程,但不知如何在软件中实现。
是按照书上讲的来进行吗?假设:
Y1:作用组政策实施后 OLS得出估计值
Y2:作用组政策实施前 OLS得出估计值
Y3:对照组政策实施后 OLS得出估计值
Y4:对照组政策实施前 OLS得出估计值
Y=(Y1- Y2)-(Y3- Y4)OLS得出估计值
还是在软件中就有相应命令?
此外,我的对照组里包含三个地区,作用组只有一个,他们之间是如何进行双重差分的?是用作用组分别于对照组里的三个做对比?
5、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1)
(2)
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中
表示不因时而变的量,参考的论文里很多都写出了这上述两个式子,(1)所采用的是固定效应面板模型,(2)则使用一阶差分估计。后面的解释的文字很少、其表格经处理,我不太能看懂。下图中也出现了类似式子,两者理论上的区别我有些了解,但实际中怎么运用?是控制变量?在理论上中,经双重差分,
是消去了的,那么该收集什么数据?怎么在软件中运用?
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周黎安 陈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的文章中使用到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6、交互项
很多文章中都指明两个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就是DID最终要检验的结果,但还有文章中的式子中并未出现交互项(如4中图片所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