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川陈氏是陈氏家族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他们从东汉太丘长陈寔起,在许昌、长葛一带度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定生活,历史便推进到了西晋末年。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原版荡,士民纷纷向南迁徙。当时长江以南地区尚未被战争波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陈姓和林、郑、黄等姓越山度岭,来到了闽中。
到了南朝时期,陈姓成为闽中四大姓之一。有关数据表明,他们之中大多数是颖川派始祖陈寔之后。
陈寔的玄孙陈淮,曾在晋朝当过太尉,官职不小。他的孙子陈达在晋室南渡后当过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令。长城位于浙江北部,与安徽、江苏毗邻,是个偏僻的小县,可是这里风光宜人,一丘一壑都显得空净明丽。陈达喜爱这里的山水之美。便携家人居于此。
他的儿子陈康,曾当过东晋丞相的掾属。从此以后,陈家每代都有人出仕,虽算不上簪缨世家,可也称得上书香门第。传至第八世文赞时,生了三个儿子:谈先、霸先、休先。
三个儿子都有才能,其中最有出息的是霸先。他武艺高强,娴熟兵书。屡立战功,被梁朝封为陈王,后来代梁自立,建立陈朝,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传四世:文帝陈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昏庸之君,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被他弄得千疮百孔。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人将韩擒虎将陈攻灭,共立国32年。
陈姓既然衰落,便会产生分化。那些不甘心臣服者被隋朝诛杀,唯唯诺诺接受统治的人又成了新王朝的编户齐民,这些有幸活下来的人,就成了当地颖川陈氏分支的始祖。
义门陈氏
义门陈氏其实也来自颖川陈氏,但又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大望族。
陈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在内。后主之弟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官右补阙。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
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叫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
他有六子,其中第五子伯宜遁往江西庐山。伯宜之孙陈旺在唐文宗年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县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轿乡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德安在九江之南,两地相距甚迩。古时归九江管辖。九江古称江州,因此这一支陈姓称江州义门陈氏。
义门陈氏始立时,距赵匡胤建立宋朝还有23年光景,到了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氏已发展到七百四十余人,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二十余年时间里,人口增加了一倍。
再到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过了26年,陈氏已达到3700余口了。
家族过于庞大,便给管理上带来了困难,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建议分散居住,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于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监护分析。
有趣的是,分析家产时竟是按照天子御赐的编号,把陈姓在郑州(今属河南)、潭州(湖南长沙)、黄州(湖北黄岗)、汉阳(湖北武汉)、安庆(今属安徽)、隶州(山东惠民)、松州(四川松潘)、泸州(今属四川)、光州(河南潢川)、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潜山)等地的产业,分为291一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属江西)、星子(今属江西)三县庄田分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财产分为20份,这些均不在291份之内。
他们迁往居住的田庄多达290余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安徽、海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南、广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市均有陈姓的足迹。
若以县份计算,陈姓分布于125个县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占28个县市,最少的也有1个县。
因为这些陈姓都从江州义门析出,因而各家门口都挂有 义门世家 的匾额,各地又有 天下陈氏出江州 之说。
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陈独秀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from : 中华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