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现几篇批判或引用黄佶观点的论文(2002年起)
本来以为正规的学术期刊不会发表批判我(实际上是在介绍我)的观点的文章。但是近来在知网里用“黄佶”、“资本异论”搜索一下,还是有几篇的,包括硕士论文。检索结果里有博士论文,但是因为打不开,不知道是不是检索系统失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研究
【作者】 梁玉秋;
【导师】 龚育之;
【作者基本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 2002, 博士
打不开
========
2003年第4期(总第22期)
理论观察,THEORY OBSERVE,No.4,2003,General.No.22
初次分配的公平对充分就业的影响
张志臣
(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l006)
初次分配的公平有三层含义。首先,产品分配的公平是与效率成反比的,以牺牲社会效率来换取的平均分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已经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初次分配的公平。其次,交换方式的公平,通俗的讲是公买公卖。等价交换有等量劳动间的交换;还有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的等价交换;黄佶《资本异论》中的节约需求者时间的交换,类似于西方经济学中效用价值论。最后,在初次分配中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平等地获取劳动的权力。……
收稿日期:2003-07-20
作者简介:张志臣(1959-),男,黑龙江林句人,现为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地方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租赁融资和人口经济学研究。
=============
能力资本概念分析
中国经济问题,Economic Issues in China,
2005年1期
【作者】 孔繁军;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本文把资本属性概括为五个方面:
……。
这里列举三例:
1,面包师的故事。①
有3个生产面包的人,当他们独自劳动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干全部的工作:和面、烘烤、销售,而且全部都用体力进行劳动,这种情况下,他们每个人每天可以生产20只面包。为了维持劳动能力,每人每天需要消费10只面包,另外10只面包用于交换面粉。
这时来了一个资本家,他买了一台和面机和烤面包机,并且雇佣了这三个面包师。他们三个人一个负责和面,一个负责烘烤、一个负责销售。三个面包师每天用相同的时间可以共同生产出30只面包。资本家用100只面包支付机器折旧,10只面包支付日常开销(包括面粉),余下100只面包四人平分,每人可以得到25只面包,对于受雇的面包师来说,收人是原来的两倍半。
资本家没有生产任何面包,却得到了25只面包。资本家的25 只面包和每个面包师比原来多得到的15只面包是什么生产要素创造的呢?
……
面包师的故事说明资本家和面包师所获得的收益,是因机器和面包师的相互协作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的,即是面包师相互协作的管理制度及机器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所创造的效率和效益。
① 黄佶:《关于“资本的生产力是利润来源之一” 等论述的补充》. 《中国研究》1999.2.
==========
劳动复杂程度度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江水法,刘峰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生产力研究,Productivity Research,2005年07期
国内绝大部分学者在理论研究中直接使用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的观点,至于如何倍加,研究的很少;国外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脑电科学和电脑科学领域。综观已有研究资料,其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劳动的复杂程度由市场交换决定 [1]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准确尺度不容易找到。诚然, 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李嘉图认为:“为了实际目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的估价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 马克思认为:“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 。” 显然,这个“社会过程” 只可能是市场上的讨价还价,也就是说,各种劳动的简化比例是在市场上、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黄佶. 国际金融报[N]. 2002-08-02 (18).
================
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
——简论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均衡
余霞(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王伟(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商场现代化,Market Modernization
2008年18期
[3] 黄佶:社会和谐发展的三要素:效率、公平、保障 [J]. 读者周刊,2000. (10)
【没有发现直接引用黄佶的话】
==============
马克思对剥削与贫困问题的经济伦理意义的揭示
[日期:2009-09-16]
余达淮个人网站
http://www.yiass.com/show.aspx?id=72&cid=5
网上有人甚至提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不能成立。[21] 与带有资产阶级偏见的理论探讨相比,这种理论过于无知或过于理论欺骗。我认为其实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能不能成立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现实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和研究目前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与某些批判者居心叵测和哗众取宠相比,马克思的剥削和贫困化思想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良心。
[21] 参见黄佶《反思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中国研究》2000年,http//
www.zgyj.126. com。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
第12卷第1期
收稿日期:2009-01-10
作者简介:余达淮(1962-),男,安徽歙县人,教授,博士,从事哲学研究。
马克思对剥削与贫困问题经济伦理意蕴的揭示
余达淮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还有人甚至提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不能成立。[ 15] 与带有资产阶级偏见的理论探讨相比,这种论点过于无知或过于理论欺骗。我认为其实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能不能成立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现实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和研究目前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按照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体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剥削应该不是问题。但即使承认社会主义有剥削,也不等于否认改革开放;即使承认剥削的现实性或必要性,也不等于承认剥削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与某些批判者居心叵测和哗众取宠相比,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思想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良心。
[15] 黄佶. 反思马克思的剥削理论 [J/ OL] (2007-12-31). http//www .zgyj .126.com.
------------------
【黄佶注:此文实际上发表于1999年的《中国研究》网站上。】
===============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中的人本思想研究
学位申请人:关惠肇
指导教师:宫敬才教授
学位级别:法学硕士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答辩时间:二○一○年六月
[33] 黄佶. 资本异论[J/OL]. 生物谷电子书.
http://www.bioon.com/book/xinjingji/zibenyilun/092.htm
【没有发现直接引用黄佶的话】
==================
价值与价值增值的现代分析
——构建财富—商品价值论
【作者】 葛新;
【导师】 刘冠军;
【作者基本信息】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2, 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三)关于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在探索研究价值论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很多先哲、专家、学者的文献中汲取了养分,逐渐形成了财富(公允市价论)和商品(劳动价值论)分层表述的价值和价值增值理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思考了关于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黄佶在其《资本异论》中提出国内经济学家的尴尬局面:一方面,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实际脱节,既不能解释经济现象,又不能指导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独特地位,较难对其客观评价与扬弃。一些经济学家正试图通过修正劳动价值论,走出这一两难境地,例如有人提出不仅活劳动,而且物化劳动也能够创造价值。对于黄佶这类观点,笔者并不赞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绝不能脱离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当今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也绝不能生搬硬套他的教条。本文中,笔者正是运用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财富-商品价值论,在两个层面诠释价值和价值增值的有关问题,一切矛盾都可迎刃而解。诸如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也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无论机器设备凝含多少智力成果,其自身的价值(c+v+m)早已在前一个流通环节实现。
(p36-37)
[30] 黄佶.《资本异论》
http://www.bioon.com/book/xinjingji/zibenyilun/conten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