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098 6
2005-08-04
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4 17:08:00

可以考察几个方面:(用于投资的)资源从哪里来?投资的目标是什么?投资建什么?谁投资?谁享受投资的收益?投资的效率怎么样?

资源总是稀缺的,虽然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很多,但如果大量资源只主要导向基础设施,其他事就不能做或很难做或做不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4 20:05:00

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基础设施投资过快,很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钱没有用在刀刃上); 调控不当会造成重复投资;国民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脱节,形成虚假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5 11:29:00
中国正处于这样的状态,消费收到了抑制,而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改变,正在由普通消费品转道耐用消费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1 23:01:00

投资过热的直接的后果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同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信贷的超常规增长,出现货币发行过多这个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因此,政府正在实施着抑制过热的行为。   然而,投资过热是一个市场的问题。在遏制投资过热的过程中,我们又似乎更热衷于运用政府手段   3月25日-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是温家宝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再次着重强调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以及许多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投资过热的政策,如国务院出台的控制电解铝、水泥和钢铁投资的103号文件,央行出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浮息制度。据发改委透露,新的投资体制也即将出台。   这些举措似乎表明,政府试图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为当前投资热潮降温。愈演愈烈的投资热会带来什么后果?政府之手能在遏制投资的过程中发挥多大作用?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接受了本刊专访,就投资过热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从到今年8月份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投资过热倾向。”

对投资者而言,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是很长,投资规模也特别的大,多是银行贷款,这样一来,问题就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2 10:47:00

应该考虑得结果和政府购买结果是一样得吧

基础设施都是政府投资得

这样对消费应该不会有影响吧

对投资有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