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邓小平
李俊
今年是改革三十年,这个特殊时刻,我们见证中国经济巨大成就。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未见到的奇迹。当然,这和中国人民勤劳是分不开的,但是为何勤劳的中国人民却在改革开放之前过着一种贫穷的生活?改革让人民生活好起来,这点是没有争议的,但是谁让我们过上好生活,顶着各种压力进行改革?这位历史伟人就是邓小平,我们应该记住小平同志。虽然小平同志最终没有完成改革,但是他对中国改革贡献、实现了中国市场经济、这是无比巨大的功劳。因此,纪念改革三十年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邓小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他在芝加哥大学“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上说到,“邓小平的贡献,是把国家政策的方向,转向了对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合约提供合法承认与保护。这并不是这位伟大政治家一时心血来潮的杰作。据杜润生回忆,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谈到,‘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见杜润生回忆录,第332页)。”其实,小平同志就是希望将解决的问题合法化,然而中国政治风波让小平同志几次下台,直到历史转折点,他再次获得执政的机会,这是他第三次复出。张五常说:“虽然这一次说明小平同志获授予的是最高的权力,但资历比他高而又反对市场经济的同志,大有人在,而一九七八年的中国,资历辈份重要。有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邓可能再下台。 ”(见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
因此,小平同志推行他的改革,困难是重重的。尽管小平同志清楚什么样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意识形态问题对于改革阻力是相当大的。如果不进行改革,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如何绕开意识形态的阻力,这对小平同志是一个严峻挑战的。面临这些问题,他提出三个有利;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目的就是共同富裕,但是不是同步富裕。关于计划和市场,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对于产权界定问题,小平做得非常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周其仁教授说的,“邓小平本人不一定看到过‘产权界定’的理论表达。可是,邓的改革之道就是坚持产权界定并寸步不移。”(见周其仁《邓小平做过什么》)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制度是他平生以来见到最好制度。或许,中国的政治制度、法治制度、教育制度处处不尽人意,但是经济制度方面,我觉得是相当了不起的。中国改革三十年实践证明,我们应该继续改革下去,完成小平同志改革事业。因此,我们不能忘记邓小平。
2008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