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城市未来的格局
2014年,四大城市里广泛获得民间声誉的毫无疑问是深圳。在经济下滑、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深圳的价值。这个特区城市再次光芒四射,在网络舆论上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在中国大城市里投资率最低、环境最好、负债率最低、创业环境最好,发展模式最有可持续性等等。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深圳的政治地位也在上升。管辖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设置在了深圳,在自贸区博弈中深圳获得了“蛇口惊喜”,主要官员的配置也在副省级城市里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当然,还有最层高的批示和亲临指导。
2014年,北京也非常耀眼,新三板的设立和日趋活跃,让北京有了更大的底气来争夺中国未来的金融中心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确定,等于明确了北京在华北的经济中心地位,而“环渤海”时代天津是经济中心(虽然是虚幻的)。
当然,上海的弱势只是暂时的,更是相对的。能压住上海风头的,只有北京。其他城市包括香港,想都别想。而在珠三角,面对深圳咄咄逼人的趋势,广州不仅输了人气,还输了财气。深圳日益做大,副省级城市的“儿童装”显然已经装不下他的成年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