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792 0
2015-04-2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股市有了牛、熊的区别,熊跌牛涨的道理每个股市中人都十分清楚。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股市中的牛、熊需要的心态来对待股票的涨跌,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对付真熊、真牛的心态来对待股市中的“牛”与“熊”,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熊,一般都会尽量以最快的速度逃窜,即使你的裤子在逃跑的过程中被荆棘撕碎,但也多数会采取“要命不要脸”的心态而“裸奔”。为了保全生命,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你逃奔的决心,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与熊抗衡,任何与熊抗衡的企图都可能导致杀身之祸。而在股市中遇到“熊”的时候情况却大不一样,如不过度透支,熊只能给你精神上带来打击,比如亏钱带来的一系列精神痛苦,除非你自愿,否则熊不要你命的。和在自然界与熊接触的最大不同在于,股市中的熊是能变种的熊,今天是熊明天就可能是牛的变种“动物”,股市中熊来的时候,我们还要睁大眼睛随时观察熊何时变牛。正是股市中的牛熊有这种变种特性,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按自然法则去对待。下面谈一下多年观察得出的一些关于股市中牛熊心态的看法。  
  “老股民怕涨,新股民怕跌。”这是形容股市中一般股民心态的股谚,而在牛市期间往往是新股民能保持持股而获利不菲,在熊市期间,老股民则损失相对较小。从常理看,入市时间长、经验积累多的老股民是“聪明”的,什么K线理论、技术指标和基本分析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新股民是“傻”的,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影响下匆匆入市的新股民往往是傻拿着股票从一个高点期望另一个高点。因此,在牛市期间,新股民获利的幅度远高于老股民的获利程度,难怪牛市总结出“博傻”理论。实际上,由于股市牛熊转换的特点,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需要及时转换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简单地说就是牛市需要“傻”精神,而熊市需要“小聪明”,道理虽然简单,可要做到却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在牛、熊不同的市场采取的投资策略不同,熊市之所以要“小聪明”是因为熊市反弹都是短暂的,空间也有限,而被套是常有的事,因此,经常在熊市中买卖的人就越来越“聪明”了。然而,这种小聪明一旦遇到牛市则将使你遭遇“聪明反被聪明误”,长久熊市积累的聪明不会轻易让你“傻”的,很多老股民往往在牛市的初期被自己的小聪明作弄。
  印度南部的马哈尔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的狩猎工具很简单:一个牢固但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特别爱吃的核桃,盒子上方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前爪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聪明的猴子常常中计,而被猎人抓获。其实,猴子很容易就可以逃生,那就是松开前爪、放下核桃!为什么猴子不放下核桃以至于被抓?原因是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  
  “已经到手的东西”,对于你我股民而言,那就是股票。当我们在10元买进一只股票也就是说股票到手后,很多时候我们都像猴子一样不肯放弃!哪怕是它跌到9元,跌到8元,我们都不肯松手!直到跌得更低,比如说5元。当我们感到万分恐惧或绝望时,才割肉出逃。这时我们中计了,被庄家抓获。回头一看,如果我们能在9元果断出局,就像猴子松开那伸进盒子里抓住核桃的前爪,我们也不至于成为被抓获的猎物。所以呀,别笑聪明的猴子常犯愚蠢的错误,其实我们股民有时也与它差不多。看来呀,人类比猴子也聪明不了多少。  
  “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用炒股语言来讲,或许叫做“止损”或“止赢”。当你发现股价的运行不太正常时,在这只股票上你不管是亏还是赢,你最好的选择是抛出,而且是愈早愈好,千万别因为物欲和虚荣滋生幻想。炒股如乘船。炒股之船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以及由物欲和虚荣滋生的幻想,要想扬帆远航而不在中途搁浅沉没,就必须轻载。这就需要我们尽量简单,只取需要的东西,而把那些应该放下的果断放弃。
  人要有点贪念,但不能太多。太多的话,贪念就会控制人;但太少的话,人会失去动力,失去好奇心。——巴菲特  
  在股市里,可以听到人们的一片反贪声。股评、书刊,谈到贪字不加以指责就像无话可说似的,好像贪就是罪魁祸首或亏损之源,好像人真能做到不贪,也好像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着不贪之人。  
  其实,我觉得贪也不见得全是坏事。更重要的是,人一点不贪也是不大可能的。我认为,人一旦不贪了,要么就是成了菩萨,要么就是圆满了。但只要是活着的人,都免不了有点贪心,只不过有多有少而已。你看,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握着拳头------要想抓东西。人活一世,直到死的时候手才完全放开。这里的抓,实质恐怕还是贪。如果你还不信人皆有贪的话,请再听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做功德、化缘盖庙、讲经说法,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太大。年纪大了,有一天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两个小鬼在阎王爷那里拿了拘票,还带着刑具手铐。法师说: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你们老板阎王爷。真的,阎王我也会去度他。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就答应了。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也不修了,啥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片光明。  
  那两个小鬼到第七天时真来了,但只看见一片光明,找不到法师了。"完了,上当了!"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说话一定要有信用啊!,你可说过要度我们两个的,不然我们回到地狱是要坐牢的呀!"法师大定了,没听见,自然没有搭理。两个小鬼商量着怎么办。忽然,一个小鬼看见光里还有一丝黑影。  
  原来那法师功德很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时也端在手上,也就是说,万缘放下了,但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贪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就没有了,就现出了身子来。两个小鬼立刻把法师铐上。和尚很是奇怪,还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呢。听小鬼说明经过,和尚把紫金钵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就这么一摔一说,两个小鬼也突然开悟了。
  如此功德的和尚还有贪念,我们作为俗人,没有贪念,可能吗?还有,股民当然是俗人,因为如果不赚钱,八抬大轿也请不动你我股民。也就是说,我们肯定是有俗气的,或有赚钱的贪念的。  
  换句话说,说我们股民不贪是假话。但在股海里泡久了,贪念少多了,这也是事实。因为不少贪念让我们得到了亏钱的教训或经验。这好像在说,贪是人性,不贪是经验。我们吃亏的经验愈多,我们的贪念就愈少,特别是那种把人逼上绝路或几乎让人破产的经验,把我们心中的贪念荡涤得寥寥无几。据说,绝大多数炒家都没有多少贪念了,因为,他们大都曾有一段因贪而破产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所以他们才能由炒手升格为没有多少贪念的炒家。  
  而炒家,据说个个都会"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华尔街家训"或投机箴言)。这句话是说,一见股票情况不对,即刻止损,把止损的距离缩得愈短愈好,或把损失缩得愈少愈好;一旦有了利润,就大胆让利润奔跑,让利润从小利润跑成大利润,从大利润跑成巨利润。即在亏时能够少亏,能赚时多赚甚至赚个够------这不是贪又是啥呢?  
  股神巴菲特说得好,人要有点贪念,但不能太多。太多的话,贪念就会控制人;但太少的话,人会失去动力,失去好奇心。巴菲特的意思似乎是说,作为投资人应把自己的贪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者说应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