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366 6
2015-04-25
最近开始对制度问题产生了些许兴趣,拜读了人大聂辉华老师去年的一篇有关于腐败与产业效率问题的论文,很受启发的赶脚,每次看大牛的文章,都会想到朗道说过的一句话:漂亮姑娘都被人追跑了,科研选题也是一样。但有一个疑问,聂老师在文中采用检察年鉴里历年各地经济立案数作为腐败程度的表征,那么问题来了,事实上我们国家一个地区特定年份立案数反映的应该是这个时期ZF对此问题的关注度,比如这两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案件比以往多很多,但这恰恰可能反应出吏制在变清廉不是吗,当然我倒也不认为案件越多越不腐败,但仅仅用立案数量来表征似乎不太合适,何况很多案件都是多年后才东窗事发的,另外,产业经济的发展可能反过来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影响,的确欧美发达国家倒不太常听说ZF层面巨贪的事件(当然感觉企业里还是蛮多的),所以这两个指标间内生性很强,都不是说用什么GMM技术就能解决的,是不是找工具变量更好些呢,最后的问题是,有什么好的工具变量能反映社会清廉程度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26 12:09:15
自己顶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6 14:16:19
用立案数当指标,太牵强了。


反映社会清廉程度啊,。。

用社会舆论,民意,也不是很准确,因为,百姓不能具体了解情况。

不好找指标。

但是,有2个的小指标,也是比较片面、比较间接的指标,但是,这2个小的指标,是相当稳健的,不是那么确切,也并非不靠镨:
一个是企业和ZF职工的工资总量占同期税收的比例及增减变动率,
一个是ZF三公经费总量(公车,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占同期税收的比例及增减变动率。

以上2指标的设计思想,假设前提,大体大体是:2个指标体现ZF、社会,比较公事公办,比较奉公守法,比较自律,比较不拖拉,比较不刁难,比较远离了人心涣散、玩忽职守,比较廉洁高效,等等。


以上2指标,相当于大半个树的树叶------而不是树干、树枝。

但,古人说,一叶知秋。现在是大半个树的树叶了,应该能大体表现全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6 14:29:47
上述2指标是可以的-----说来话长,言不及意,就不说了。

最腐败的地方,可能一个腐败分子都没有。没有1个被抓。
同样,最腐败的社会,可能每年抓起来成千上万的腐败分子,但,但,腐败分子前赴后继,越抓越多,越来越大------就好比国军的抗日,动不动死伤将士成千上万,几十万,几百万,又败退千里。你能说它不腐败吗?你能说它不反腐败吗?你能说它不抗日吗?你能说它真的抗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6 15:22:26
1993108 发表于 2015-4-26 14:16
用立案数当指标,太牵强了。


这种数据能找着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6 15:26: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