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776 12
2008-10-06

一、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金融学领域的开创之作——《非理想市场与蜥蜴式大脑思维》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特里•伯纳姆(Terry Burnham)是一位具有将复杂问题用通俗易懂语言表述的超群能力的经济学家,他在本书中揭示了大众投资非理性的生物学本质。人类大脑包括祖先遗传下来的结构,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强大的但往往是无意识的影响。蜥蜴式大脑思维能帮助我们祖先寻觅食物和繁衍后代,但是它对投资领域却造成破坏。在对我们的金融弱点进行详尽的分类描述后,伯纳姆运用这种全新方法研究了当今所有重要的金融热点:股票市场、经济运行、房地产、债券、按揭、通货膨胀和储蓄。这种广泛的学术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为什么金融市场会出现狂热、恐惧和崩盘,并且使我们知道如何从中获利。

对蜥蜴式大脑隐含的经济影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直到最近,才有个人投资者和市场专业人士利用这项成果来解释、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和传统的冷静理性头脑假设相反,新的观点认为无论个人还是整个金融市场都是狂热非理性的。

本书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转换为一步步的实用投资指南,包含深入的分析和对实际情况的建议。

通过理解和转变蜥蜴式大脑,人们可以正确把握自己,并从经常出现的非理性金融市场中获利。本书巧妙地剖析了人类本性中的疯狂因子,帮助自我对照检查,告诉人们如何从一个并非总是那么理性的金融世界获利。

作者简介 :

    特里•伯纳姆(Terry Burnham) 是将生物学应用于经济和金融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多年来他一直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先是在肯尼迪政府学院,后来转到哈佛商学院。他在非洲从事生物学研究,观察野生黑猩猩,研究雄性激素在沟通中的作用。他是全球畅销书《欲望之源》(Mean Genes)的作者之一。在加入哈佛之前,他在高盛公司工作,并且是一家成功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的董事长和首席财务官,该企业对艾滋病和癌症的治疗研究受到广泛赞扬。伯纳姆先后获得密歇根大学生物物理学学士学位、圣迭戈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还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是一位优秀的坦克手。

封底:对本书的赞扬

这是一本对人性和投资策略的深入洞察,不得不读的好书。

——伊赛亚·托马斯(Isiah Thomas), 纽约尼克斯篮球队主帅

本书将神经经济学和人类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虽然作出惨重代价决定的原因往往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掌握这点。本书分析透彻,富有建设性。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教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本书对神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介绍,描述了自然界残酷无情的贪婪和恐惧。对个人投资者、基金经理和其他预测市场走势者有实际指导意义。

——罗闻全(Andrew W. Lo),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金融世界。它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质疑朋友、同事和专业投资咨询人士的投资建议。几年来,我和妻子我一直根据本书的建议操作。我们很高兴这本精彩的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马克-保罗•戈斯了(Mark-Paul Gosselaar),《纽约重案组》演员

本书是每一个试图理解金融市场的人的必读。它是第一本将金融学、生物学和生理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书——但是它并不需要读者具备任何上述三门学科的知识。本书作者是将生物学应用于经济研究的领军者之一,本书通俗易懂,文笔流畅。阅读本书(还包括本书作者的其他所有作品)是一种享受。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随机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的作者

二、国际经济学领域泰斗级学者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告诉您全球化究竟是福还是祸——《捍卫全球化》

这是北大海闻教授主持翻译的巴格沃蒂教授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今日自由贸易》中文版于2004年出版,阐述了作者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坚持自由贸易的基本理念。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教授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前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担任世界贸易组织顾问和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他是国际经济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学术泰斗,曾就国内市场扭曲、关税和补贴、自由贸易等专题发表了大量创新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著作。《捍卫全球化》是他近几年大量工作的结晶,是他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全面的阐述。

    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第1部分是对全球化争论的一个概览。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大师,巴格沃蒂教授开门见山地界定了本书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全球化”。随后,深刻透析了各种反全球化的观点及其来源,明确了要批驳或劝导的对象。他指出,“如果不了解问题的根源,不清楚反全球化者们所担心、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就无法有力地捍卫我们试图维持甚至深化的全球化”。他在阐明了全球化“不仅对经济有利,对社会发展也有益”之后,指出了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妥善地管理全球化进程,以保证和加强其正效应。如果没有这些明智的管理措施,全球化将是有害的”。另外,他还对全球化的现状和全书的章节作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可以说,第1部分是整本书的基石。

    第2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巴格沃蒂教授从贸易和直接投资角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证明了其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来说都是有益的,而这些正是我们应当看到和强调的全球化的“人性化”的一面。在这一部分中,巴格沃蒂教授全面回应了对全球化的各种批评,包括贫困问题、童工问题、环境问题、女性权益、跨国公司、民主、文化、工资以及劳工标准等。其丝丝入扣、有理有据的分析充分体现了巴格沃蒂教授严谨的学术风范。他始终提醒人们要重视实际证据,不要被想当然的情况所迷惑,不要“将恐惧当证据”。例如第10章讨论的工资标准和劳工标准问题,很多人都凭直觉认为,全球化会使得跨国公司到工资标准和劳工标准较低的地方设立工厂招聘工人,因而导致了一场各国竞相降低工资标准和劳工标准的竞赛。然而,巴格沃蒂教授有理有据地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同时,巴格沃蒂教授还为许多貌似全球化而并非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正本清源。例如在第7章中,关于女工在去出口加工区工作的路上被杀害一事,有人指责是全球化损害了妇女权益。巴格沃蒂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国内治安的问题,而不是全球化的问题。即使没有全球化,国内治安的漏洞也会导致这样的惨案。整个论述中,巴格沃蒂教授熟练地驾驭经济学理论,并把它应用于各个议题的讨论之中。他批评了许多反全球化者似是而非的理论,这些理论貌似关心穷国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实际上最终会伤害它们,因为这些理论常常是基于集团利益而对大众和决策制定者的有意误导,或是被片面现象迷惑,或是被主观情绪控制的盲从声音。巴格沃蒂教授在捍卫全球化的论战中也有力地捍卫了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原理。

    在第3部分中,巴格沃蒂教授分析了另外两个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短期资本流动和人员的跨国界流动。这两个问题与贸易和直接投资有所不同,巴格沃蒂教授以更广阔的视角,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它们的利弊。针对资本流动,他批驳了一些势力集团不顾谨慎的必要,催促其他国家进行资本自由流动的行为。在移民问题上,则提出要“正视移民,而不是限制移民”。他理性而巧妙地应用比较研究,指出全球化会引发一些不好的情况,但没有全球化,情况会更糟!因此,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全球化就是最优选择。事实上,这种分析正是经济学的精髓所在。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只能在给定的条件下追求最优!

    第4部分是建立在前文基础上的制度设计。前文通过翔实的论述,得出了“全球化有其人性化的一面”的结论,接下来就必然会想到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来加强、补充和扩大它的积极影响”。对此,巴格沃蒂教授给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他提出,政策制定需要“三位一体”,一方面要加强积极影响;一方面要应对不利影响;一方面要选择向全球化转变的适当速度。只有这三方面政策的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全球化才能真正地扬长避短,推动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最后,在第5部分中,巴格沃蒂教授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这五部分共同构成了一部系统的战斗檄文——《捍卫全球化》。在两军对垒、烽火不断的全球化论战中,巴格沃蒂教授就像一名不屈的斗士,勇往直前,从不退缩,用逻辑与事实强有力地回击反全球化者的各种攻击,驳斥他们片面而缺乏说服力的论据。同时,巴格沃蒂教授又不偏不倚地指出了全球化过程中的缺陷,提出了要“通过制度变革和建立扶持机制来应对它偶尔表现出的消极的一面”。整本书措辞严谨,论证科学,驳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他总有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角度,生动的例证,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读毕掩卷而思,又让人感慨良深。

    本书的翻译工作始于2004年底,由于译者海闻教授工作繁忙又坚持精益求精,一拖三年后终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2008年与读者见面了。现如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近7年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印证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也印证了全球化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强大作用。

三、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 Jean Tirole)——《公司金融理论》影印版

导  读

张春(Chun Chang)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和会计系主任, 荷兰银行风险管理学讲席教授

让·梯若尔教授(Jean Tirole)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顶级理论大师。他的学术研究既深入又广泛,在经济学界的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这些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公司金融学以及金融中介理论。国外经济学界的学术贡献一般都是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梯若尔教授与很多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原创性论文,还撰写了几本经典的专著(其中一些是和其他学者合著的)。这些专著已经成为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唯一的参考书。本书是他学术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他对自己以及其他学者在公司金融领域多年的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而且他是将公司金融学中的众多议题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下进行探讨和分析。在这篇导读中,我将对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基本议题、主要理论框架以及它的特点作一个引导性的介绍,以便读者对梯若尔教授的这本专著在整个公司金融学中的位置、他的理论框架相对于其他理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本书的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公司金融学和它的主要研究议题

公司金融学是从英文corporate finance翻译过来的。Finance 这个词在英文里可以翻译成金融或者财务。其实,它的含义同时包容了中文里的金融和财务这两个概念。所以,也有人将corporate finance 译成公司财务。但是,在传统的中文里,人们对金融学的理解更偏向于宏观的货币银行学,同时,很多人又常常将财务和会计等同起来,所以,很多人对公司金融或者公司财务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实际上,corporate finance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融资、投资、上市和兼并等决策及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在中国惯称为企业的资本运作。以下是国际上传统的公司金融学研究中最关注的一些研究议题:

● 公司的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研究和分析公司最优的融资方法和融资结构;

● 公司的股利策略(dividend policy)——研究公司用什么方法将所赚的钱返还给股东以及返还多少;

● 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探讨并购的原因和并购的方法;

●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研究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以及怎样对投资者进行保护;

● 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investment banking process)——研究证券上市和发行的过程和方法;

● 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tion)——研究和分析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及效率。

狭义地说,金融中介不应该包含在公司金融的范畴内。但是,由于金融中介的研究方法与公司金融非常接近,运用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方法也相似,因此梯若尔教授的这本专著中也包含了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贷款的内容。

公司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公司金融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理论框架比较多。不同的现象可能要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对初学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公司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1)完美市场理论(perfect market theory);(2)信息不对称理论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3)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以及由代理理论衍生出的完全合约理论 (theory of complete contracts) 与不完全合约理论 (theory of incomplete contracts);(4)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y)——也就是非完全理性(或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的理论;(5)法律和金融理论(theory of law and finance),即研究法律和金融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

梯若尔教授在本书中采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2)和(3)。在这里我们对这些理论框架的特点作一些简单的评论,以便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理论在整个金融学研究中的位置。

完美市场理论是根据经济学中完美市场的假设推导出的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如果将完美比喻为没有摩擦力(frictions)的话,则可以将金融学的经典理论比喻为物理学中没有摩擦力的理论,它是所有理论的基础和标杆。完美市场理论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运用很广,例如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睸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都是在完美市场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但是,公司金融学中摩擦力的作用非常大,不考虑摩擦力的话,很多公司金融的决策就没有意义。例如,在完美市场的情况下,公司的融资策略、股利策略和收购兼并对它的市场价值都不会有影响,这就是著名的莫迪格里安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睲iller Theorem)。所以,要理解现实公司金融学中的规律,我们必须考虑市场的不完美性,即摩擦力。我们主要考虑的摩擦力有税收、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政府、法律和制度的干预和影响以及非理性的行为。我们以上提及的其他几种理论框架就是对应这些摩擦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些理论都有其优点和弱点,一个理论一般不可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往往建立在博弈论的基础之上,而代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则是合约理论。博弈论(game theory)和合约理论(theory of contracts)是经济学中比较艰深的理论,但是它们的理论基础比较严谨。梯若尔教授对合约理论做过许多原创性的贡献,所以他在本书中运用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合约理论之上的。书中的一些理论也起源于博弈论,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理论的读者应该参考有关博弈论的教科书和合约理论的教科书。法律和金融理论是比较新的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一些可以由实证方法检验的假说之上,理论框架相对单薄一点,基本上还是一个实证的学科。梯若尔教授在本书的第16章中,也尝试了几个引入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的金融模型。

以上理论框架都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理性的(rational)假设之上的,理论虽然严谨,但它们还是不可能解释所有的现象。近年来,建立在非理性假设基础上的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得很快。但是,在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时,尤其要注意到它的双面性。一方面,由于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借助非理性的因素,所以比较容易用它来解释很多现象;但另一方面,如果每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找出一个特别的非理性的理由来解释的话,那我们就很难发现一般的规律,或是发现哪几个非理性因素是比较重要的,这样,行为金融理论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不应该轻易地找出一个比较方便的非理性因素来解释某个理性理论暂时还不能解释的现象。要做好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必须有选择地抓住几个重要的、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公司金融学研究的特点和本书的特点

与其他的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相比,公司金融学具有其突出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公司金融学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不同学者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同一个问题;(2)公司金融学研究的众多议题分散在众多的原始论文里,没有很好的、系统的专门为公司金融学的研究人员撰写的专著。

在这些特点下,要使这个学科有所发展,就需要熟知其他学者的研究进展,需要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现状有一定的共识。例如,哪些实证现象是一般的规律,哪些实证现象是有争议的。在国外,研究公司金融某一个领域的学者对本学科的知识现状及前沿是比较清楚的,也有一定的共识。【注释1:当然,在一些领域中,不同学派间的争议还是很大的。对什么是有意义的研究以及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些争议的焦点,整个学术界是很清楚的。如何解决这些争议的焦点,往往会成为今后最有意义的研究议题。】新的学术研究或一篇论文的贡献和重要性是用相对于现有文献和知识现状的共识来衡量的。这两个特征使得初学者, 尤其是不在主流研究国家的学者,难以把握和判别哪些研究课题是有意义的、重要的,也使得他们很难理解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来研究这些课题比较好。当他们阅读原始论文时,众多模型中的不同的符号和侧重点往往会使得他们看不清这些模型在理论上的共性和差异。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空白。在本书中,梯若尔教授用一连串比较类似的代理理论的模型对公司金融的许多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为用代理理论来研究公司金融学的方法和结论提供了一种共识。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他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偏好,他在本书中没有也不可能仔细地阐述所有的理论框架,也没有囊括公司金融学中的所有议题,例如,对投资银行(即证券的发行)过程就未作探讨。

梯若尔教授在本书中采用的一系列类似的理论模型主要来源于建立在合约理论基础上的代理理论,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框架是几大理论框架中最严谨的理论。当然,为了更连贯地阐述和运用这个理论体系,梯若尔教授在本书中的章节安排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公司金融学的议题顺序,也没有将这些议题集中在一起讨论。也就是说,本书中的章节是按照理论体系分类排序,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议题分类排序的。例如,他对资本结构理论的阐述就不是集中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好几章中。同时,他还增加了传统公司金融学中不太涉及的但比较重要的一些研究议题,例如, 公司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理论。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于梯若尔教授的研究偏重于建立理论模型,除了前两章外,书中基本没有对公司金融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公司金融学的主要实证研究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我的中文教科书《公司金融学》【注释2: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我的中文教科书《公司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其中简单地总结了公司金融学的几大研究议题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可以参阅我在下面的参考文献中推荐的相关综述论文。

读书的建议

本书适合于对公司金融学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这些读者主要包括:大学经济、金融、会计和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从事金融、经济和企业研究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本书是一本公司金融学研究的比较深入的专著,不同的读者,尤其是中国的读者,由于背景不同,阅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难度。想要理解以至掌握本书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知识准备。

本书运用最多的理论框架大多出自合约理论,对于那些不太了解合约理论的读者,  我认为一个入门的好方法是阅读哈特和霍姆斯特朗(Hart and Holmström,1987)有关合约理论的文献综述,以及艾伦和温顿(Allen and Winton,1995)有关金融合约理论的文献综述。想更深入地了解合约理论的读者,可以阅读博尔顿(Bolton)和德瓦特里庞(Dewatripont)的著作《合约理论》(Contract Theory)。那些想对博弈论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读者,我建议可以阅读罗伯特·吉本斯(Robert Gibbons)的著作《应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中的相关章节。

那些对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基本议题和实证结果不太熟悉的读者,我建议可以先阅读我的中文教科书《公司金融学》。我的书也不是一本基本的教科书,而是写给那些想从事公司金融学研究的读者的一本入门书。它总结了公司金融学的几大研究议题中的主要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这些议题中的主要的几个理论模型,还分析了中国企业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

康斯坦丁尼德斯(G. Constantinides)、哈里斯(M.Harris)和斯图尔兹(R.Stulz)三位教授2003年主编的《金融经济学手册》(Handbooks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中有关于公司金融学的几大研究议题的多篇很好的文献综述。这些综述文章一般由学科领域中的领头学者撰写,它们对于想从事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入门者来说是最有用的入门文献,我将这些论文列在下面的参考文献中。

本书还有一个优点是,习题很多,而且还提供了习题的解答。与学习数学类似,学习金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习题。通过做习题,读者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理论。

四、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第二版)——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介绍: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第一版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说明,如同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并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奠基人,希勒教授通过本书深入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耶鲁大学斯坦利·里索(Stanley B. Resor)经济学教授。他先后撰写了《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The New Financial Order:Risk in the 21st Century)、《市场波动》(Market Volatility)、《宏观市场》(Macro Markets)等著名经济学著作。其中《宏观市场》一书获1996年度保罗·萨缪尔森奖。

五、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王江、陈志武共同推荐的好书——《公司金融学》

【  本书由梁晶工作室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发行 】

 作者简介

        张春(Chun Chang),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金融和会计系主任,荷兰银行风险管理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加入中欧之前,张春教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卡尔森管理学院(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担任金融学教授17年,是国际知名的公司金融学家。他是新中国的留学生中第一个在美国大学金融系执教的学者,也是第一个辞去美国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全职回国任教的金融学教授。1995-1996年,担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银行监管和劳工经济学。他现在是国际研究中国经济的著名期刊《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 Review)的执行主编。他为EMBA学生撰写的《写给中国企业家的公司财务》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张春教授20多年来给国内外研究生讲授公司金融学理论的讲义。作者将讲义改写成本书的目的是给中国读者提供一个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基本线路(框架)图。本书涵盖了公司金融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议题(资本结构、股利策略、兼并收购、投资银行和证券发行、金融合约、金融中介和商业银行);介绍和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公司金融学实证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发现的一些规律和现

象;并且用简要、直观且中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法阐述了用于理解这些规律和现象的最主要的理论模型。

著名学者对本书的赞誉:

张春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在美国大学金融系正式执教的留学生,也是其中不多的专注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又是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后最早全职回国任教的金融学教授。《公司金融学》是他基于20多年来在海内外大学研究和教学的经历,专为国内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撰写的一本教科书。本书精选了公司金融学中一些最核心的问题,既引入了严密的理论框架,又介绍了丰富的实证结果;既涵盖了国外教科书中涉及的典型的国际问题,也探讨了中国读者甚为关心的现实的中国金融问题。我向读者热情地推荐这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张春教授是世界知名的金融学家。他在公司金融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对这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的注意力转向中国的公司财务和治理问题。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作出了许多极富开创性的工作。本书就是在这样深厚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多年在国内多所著名高校教学的经验而写成的。读者从中不仅可以详细了解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实证方法,还可以从中直接体会这些理论和分析在中国市场中的具体应用。我相信它对推动国内公司金融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江,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张春教授多年从事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是少数几位既贯通美国公司金融又深知中国公司金融模式特征的学者之一。对于有志从事或者研究公司资本运作的学生和专业同仁来说,张教授的这本权威著作——《公司金融学》是一份少有的礼物。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6 17:41: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7 20:30:00
目前还都没有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 07:53:00

分享一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 13:47:00
好像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1 15:34:08
这些书都不错啊。哪有下载分享一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6:42:53
说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