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与“上海模式”
我虽身在上海,却十分向往深圳。
听说上海一些官员很羡慕深圳,我想这是合乎情理的。
前几年一位名叫“我为伊狂”的网友,在强国网上抛出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从深圳的五大企业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兴通讯、华为科技以及沃尔玛的“迁都”上海传闻说起,时过境迁,回头看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彼时场景不得令人啼笑皆非。这么多想迁移上海的巨头公司,上海一家都没留住。不仅是深圳“拟迁来”的没留住,当时马云想把阿里巴巴迁往上海,最后上海还是没留住,若干年后,马云去了深圳。
若干年后,尤其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在高喊转型升级之时,感觉南方的深圳,似乎在转型这个节奏上,比上海快了很大一步。
谁留在上海了?
此时此刻的深圳,华为在全球叱咤风云、腾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可一世、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万科,招行、平安这样的市场化金融巨头可圈可点。这些经过市场充分竞争的全球企业巨头已经在各自领域做到的极致,却依旧年轻。
回望上海滩,找出一家在专属领域做到全球翘楚的民企确实不多,有的多是国企、外企的影子,这是大上海愿意且有兴趣吸纳的。
彼时,深圳羡慕上海有宝钢、上汽、中芯、振华、华虹、上海电气、上海石化、中商飞机、上药、百联、光明、锦江、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盛大、携程、分众、复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以上海作为他们的根据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展着他们的产业。而上海此番,却在为盘大的国资改革而煞费苦心。
找找深圳的经济数据,一些转型的成果已经体现。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1%,增速是GDP增速的1.5倍。
此外,继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九连冠”之后,今年前三季度,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22.7%,占全国总量的49.4%。国内专利申请量增长11.7%。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0.3%。
深圳:最不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城市
前阵子克林顿来上海,警告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能走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泡沫式繁荣的美国老路和覆辙。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带来的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且不说金融业,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城市经济的捆绑是令人恐惧的。以上海这个城市而言,已经超过了2000亿。记得上海一位领导人曾经说过,除了出让金之外,上海的财政中,存量的四分之一,增量的二分之一,都由房地产行业贡献。在上海房价不断攀升之时,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城市的建设、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在加深,而这个蓄积的泡沫在破灭的一刻,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09年上半年,经济收到极大冲击,中央政府对于区域的扶持与政策的推动层出不穷,最引人注目的是官方“两大中心”和“五大中心”的提出。
“两大中心”就是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而把港深一带建设为“五大中心”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