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974 11
2015-04-29

阳民据中国青年网报道,30个副教授就争这一个名额,而且每年还新增两名副教授。从过去的“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讲师晋升副高都十分困难”,高校青年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正面临严峻的“职称拥堵”问题。
阳民要问的是,1个教授名额有30个人争的问题的背后机理是什么?阳民认为,是因为门槛太低,大家都认为自己像教授,按照现行的教授职称评选标准,确实草包都能评上教授,而且现实中确实又有草包“评”上了教授,这一方面让社会各界认为教授原来这般草包啊?大大降低了社会对教授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就给很多草包摇摇欲试者一个抱着试试看的碰运气的心理!阳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3条:第一,要让人赢的心服口服,输得心服口服,必须将标准客观化,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阳民再说一遍,评职称对个人是小事儿,但对组织是大事儿,对社会对国家是重大事件,因为它作为一个创新导向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第二,抬高标准,比如没有1区的文章或者没有A级权威论文,一票否决制,这是硬杠杠,这就自然出现可分离的博弈均衡,一些人就会自觉第放弃,因为发表1区或A级权威的成本太高,甚至一生也不可企及,也就放弃了,也就安安心心从事科研与教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阳民认为,必须放弃按职称分羹的制度。现行体制里面,很多重大课题申报必须正教授职称,这简直就是扯淡,许多正教授根本就不做研究了,尤其是很多高校的教授基本上评上教授后就休息了,要把评教授前的辛苦“赚”回来,真正的科研重担仍然在中青年教师身上。当然,更恶劣的是,许多高校的办公室分配居然也按职称配置,也不管这些教授是不是能够产出什么科研成果,把这当成福利了。阳民认为,这是问题的根本。
中华民族哪一天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哪一天才能真正强盛!
附件:

中国青年网:1个教授名额30人争
近日,记者走访多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职称晋升、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评价考核、教书育人全凭良心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比起生活压力,他们更怕的是没有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期盼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教学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30名副教授争一个教授名额“职称拥堵”严峻
从过去的“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讲师晋升副高都十分困难”,高校青年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正面临严峻的“职称拥堵”问题。
清华大学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师今年39岁,2010年评上副教授。他说,现在系里一年只有一个评上教授的名额。30个副教授就争这一个名额,而且每年还新增两名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程晓,也是39岁,6年前就被评为教授。他庆幸地说,从中科院遥感所博士毕业后,当了1年副研究员。这时,恰逢北师大刚刚成立这个研究院,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于是2009年就提了教授。“我还是个‘土博士’,放在现在,肯定是不行的。”
北师大数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8年前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北师大。据其同事介绍,他教书兢兢业业,就是论文发得少,至今仍是讲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29 07:50:18
观点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9 07:57:20
阳民周刊002 发表于 2015-4-29 07:27
阳民据中国青年网报道,30个副教授就争这一个名额,而且每年还新增两名副教授。从过去的“博士毕业留校任 ...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9 08:16:50
阳民周刊002 发表于 2015-4-29 07:27
阳民据中国青年网报道,30个副教授就争这一个名额,而且每年还新增两名副教授。从过去的“博士毕业留校任 ...
教授 研究员评审应该全面收窄 名不副实的水货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9 08:20:24
应该有进退机制,可以设终身教授,教授职称不能完全终身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9 09:06:46
门槛不清,浑水摸鱼的太多,争名夺利的太多。真正专心做学问、不去媚上的学者可能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