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笔者就某报记者提出的中国金融机构是否应该到美国抄底、中国政府应该救美国还是救自己的问题作出的书面答复。
第一,中国金融机构去美国金融市场抄底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对于缺乏经验的中国金融机构而言,要判断市场是否到底是非常困难的。美国目前不是没有手握大量现金的投资机构,它们目前都还没有出手(巴菲特最近投资高盛与通用电气的案例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其次,中国金融机构要整合收购的美国金融机构也非常困难。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刚刚开始国际化,对很多业务都没有搞清楚,要去管理华尔街金融机构无异于痴人说梦。另一方面,中美金融机构之间要进行整合也面临商业模式、机构文化等冲突;再次,中国金融机构去收购美国金融机构将面临潜在的政治冲突。虽然目前美国政府的姿态有所缓和,但是一旦危机过去,美国政府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抵制态度将重新归于严厉。到时候中国金融机构可能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一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收购了韩国商业银行的外国投资者。 第二,中国政府目前更多地应该关注自身面临的问题。其一是出口下降,外需下降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将出口退税率恢复至中性水平、暂缓实施新劳动法、提高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等措施来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冲击;其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下滑,特别是与房地产相关投资。虽然挤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是我们宏观调控的初衷,但是我们应该防范房地产市场的突然崩盘。那些用来防止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房屋来恶意哄抬房价的措施应该保留,但政府可以考虑放松一些抑制居民购房需求的措施,例如针对第二套房的贷款限制、二手房交易税等。 第三,虽然中国目前尚无能力去援助美国,但是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是利人利己的事情。实际上,考虑到中国政府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中国不可能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防止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下跌,因为这可能导致中国政府未出售的美元资产的大幅贬值。既然如此,中国政府可以考虑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中国政府承诺在危机期间不减持美元资产,美国政府在某些政治性问题上作出让步(例如台湾问题或对华军售问题)。中国政府可以像10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那样,通过自己作出的承诺来维护国际市场金融秩序的稳定,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的声誉。转自http://yekuangzheng.blog.sohu.com/101312775.html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自己作出的承诺来维护国际市场金融秩序的稳定,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的声誉。
1,中国目前是没有能力救美国,但是中东,中国,日本可以合力稳定外汇尤其是美元市场,尽量避免美元贬值带给出口业的冲击,尽管很困难
2,中国的困难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一个动荡的环境改革,风险更大,所以我们需要美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