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佛教的学习过程与考试】
一般来说,藏地佛教的修学与考试,以格鲁派为主,大致过程如下——
【第1阶段】准备阶段(学习时间根据个人的进度大约1年到3年不等)
假定一个人八岁左右出家,先进行预备性的学习,如同我们现在的学前班。
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入行论》:这是一部以佛教核心的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论典,以菩提心作为主要论述的内容,旁边各种必要的基础的知识,其中第九品是重点,着重讲解什么是空性。
2、量学基础:量学是认识论,大致包括:认识论(类似于哲学内容,比如世界万物如何分类,人的心理组成极各部分的特征等)范畴学(把一切事物抽象的分成普遍与个别、总体与个体、单一与多元、相同与相异等各种不同的范畴进行理解)因明学(基本就是形式逻辑加归纳逻辑)。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各佛学院自己编订的《摄类学》或《量学入门》。
3、宗派论:了解佛教内部各个学派、佛教以外各种思想的不同观点与内容,主要是认识其差异与分歧,防止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对学习的佛法产生误理解而不自知的情况。使用教材各寺不同,主要使用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宗义宝蔓》,很多也配合着使用二世嘉木样活佛的《宗派广论》,近代也有很多增加学习《土观宗派源流》。宁玛巴等有些也使用《四部宗义》;另外,也有一些类似于现代留学方式的,到和学派内部学习的情况。
4、禅定基础:修学禅定,并每天坚持。
【第2阶段】正式阶段(学习时间根据个人的进度大约20年到30年不等,也有更长的)
主要是学习五部大论、补充学习以及辩论与禅定。
一、五部大论
1、戒律:主要使用的论典是德光尊者的《戒经》(也称《律经》),讲解戒律的持守、作用、何种情况如何具体变通,违反后如何清净等内容。
2、《俱舍论》:它相当于一部佛教的物理学、心理学加世界观。首先把世界划分成物质(色法)与精神(心法),然后层层划分加以介绍。对物质世界的划分与分析类似于物理学内容,对精神世界的划分与分析类似于现代的心理结构划分,分析其关系时则类似于现代的哲学内容。
3、量学(我们俗称因明学,但藏传佛教一般称量学):是前边的量学基础上加以详细与扩展。量学论典目前确切的不完全统计有约二百部,其中核心要学习的著作至少包括八部:陈那论师《集量论》(又称《量经》)、法称七论(法称论师所造的七部论典,以《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核心),除此以外,格鲁派还会学习宗喀巴大师《量部七论入门》。各寺还会根据情况再选修一些其他论典。
4、中观;这是最为核心的学习。中观论典目前我知道的大部头的不下于一百部。大致来说龙树六论(六部论典中以《中论》为最核心)、提婆菩萨《四百论》为必修内容。另外《无畏注》《佛护注》《明句论》《般若灯论》等专门对《中论》进行注释的论典也会涉及单独讲解。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格鲁巴的必修论典,主要使用宗喀巴大师及后世弟子对其的庞大注解本。各寺还会根据情况,补充传授寂护菩萨《中观庄严论》、清辩菩萨《中观心论》等大论。
5、《现观庄严论》;主要讲从最初修行,一直到最后证到佛果的每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如何判断这些情况哪些是正确的方向,哪些是偏差,如何处理与应对等。
二、补充学习
格鲁巴补充学习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如果修学密宗阶段会还会有《密宗道次第广论》)。也会讲到莲花戒菩萨《修次三篇》。另外,也会使用噶当派阿底峡尊者《道炬论》,觉囊巴会学习《多罗那他尊者文集》,宁玛巴会学习《隆钦巴七宝藏》,噶举派我知道的会学习到《海山宝蔓论》等。很多派别也互相学习这些内容。大致这类内容有几十部论典及相关注疏。
另外,在此期间,学僧还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医学、建筑、绘画、音乐、诗歌、语言等不同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没有正式课程,多是寻找这方面的专长的上师单独传授。近代尤其是更敦群培大师开创了学习新文化的热情,很多学僧也非常着力了解西方的文化及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心理学及哲学,以及技术方面的内容。
三、辩论
修学期间(主要是量学修学),一般是大致三年,需要辩论的训练,最长的是每天八个小时以上。据甘丹色活佛的回忆,过去大寺的传统是要求寺院中24小时辩论声是不能停的。辩经的情况,现在基本已经了藏地旅游的时髦项目了,不再多介绍。
四、禅定及一天的安排
一般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僧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早晨三点半起床打坐禅定,据一些人回忆,传统上,不管是什么季节,早晨都是直接在露天的地上打坐,也没有什么坐垫之类的工具,然后吃早饭,然后上课学习各种理论,一直到晚上。然后剩下的自由活动的时候鼓励僧人自己通读《大藏经》以及前边所提到的各种论典的注解性的论述,然后有是禅定,然后睡觉。
修学期间,有些人会有不定期闭关,时间多是三个月,也有更长到三年的。主要是内容多数是禅定。也有一些是专门学习某一论典或某些其他理论内容。
【第3阶段】考试与后续选择
并非所有的学僧都会选择考取格西,格西考取的目的从理论上说,是取得给他人讲法的资格,证明你的学习已经达到可以向别人介绍佛法的程度了。考试的内容有辩论部分,但不全是,也有禅定修行的考试和理论知识的考核,总之,内容很多。其中最让世俗人注意的是辩论部分。
就多数一般学僧来说,考试过关以后,显宗部分完成。转入上密院或下密院,进修密宗部分,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学密宗。不过,也有些人在五部大论学习期间,就已经涉及到了密宗修行,其中会涉及到大量大部头的《密续》及大量的禅修,这种情况近代以后越来越多。
也有一些人会有其他选择,藏地过去有些人是四十岁以前专门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禅定为辅;四十以后,选择闭关专门修行禅定,较为极端的方式是一直闭关到圆寂。多数闭关者的寺院在专门的闭关场及关房,但也有些派别及修行者会选择比较自然的环境,如山野、坟场等。
——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