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5-5-6 16:39:55
这个你也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17:06:04
这个实在是没有办法去明白地分割开来,学术圈说大不大,估计主编自己在审查的时候都已经知道作者的背景、研究方向等等,有利有弊。弊端就在于提前知道了这篇稿子的情况,利端在于作者没法作假(^_^)。
见仁见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17:33: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17:55:38
经济史外行 发表于 2015-5-6 17:33
即使作者的职称、身份完全符合条件,还要直接刷掉一大批,

看看大致有可能录用的才送外审嘛!
是呢~节约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19:02:37
一切皆有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19:05:13
编辑初审可定会看你的信息,外审基本上都是匿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0:53:26
中国没有学术,所以不会有创新,更谈不上青椒的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1:18:29
穷小子6 发表于 2015-5-5 23:24
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准确把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文章,这恐怕是很多人的问题。
如果有錢或經費,中文文章倒是不難請專業人才翻成英文,只是所費不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1:31:00
不相信又能怎样不停地写不停地投吧,少花时间抱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2:47:26
第一次帮老板审稿。老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先去查查这文章谁写的。所以,你懂的。
而且很多刊都将送审论文挂为工作论文,想不被看到都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3:21:07
Good ques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3:27:51
阿狸与桃子 发表于 2015-5-6 22:47
第一次帮老板审稿。老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先去查查这文章谁写的。所以,你懂的。
而且很多刊都将送审论文 ...
你们老板,可能是怕得罪人,或者是看人下饭。


我觉得,在中国搞匿名评审,作用不大。匿名评审很好,但是中国人太不地道。

我觉得可以搞公开的匿名评审,把论文作者匿名(也可以不匿名),再搞同行的广泛的匿名评审。譬如搞个论文的发表平台,供同行们匿名评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6 23:50:47
真正意义上的匿名怕是没有吧。但还是有一些期刊有起码的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08:31:23
1993108 发表于 2015-5-6 23:27
你们老板,可能是怕得罪人,或者是看人下饭。
好办法,但好办法历来是费事费力的,而中国人最不喜欢这个,牛人是不会因为不利于青椒就改变游戏规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08:32:29
Ipos 发表于 2015-5-6 23:50
真正意义上的匿名怕是没有吧。但还是有一些期刊有起码的公平的
这个必须承认,就好像再怎么乌烟瘴气的朝堂,一样有少数的清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08:37:37
shao2313 发表于 2015-5-6 19:05
编辑初审可定会看你的信息,外审基本上都是匿名的。
很有道理。不过匿名的效果确实不明显。我的一个老师说在做社科基金成果评定时,看一下题目和目录,基本就知道是哪个学校哪个教授的作品。因为同行中知名教授的研究领域,行文风格,有一定道行的学者都是了然于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08:46:38
阿狸与桃子 发表于 2015-5-6 22:47
第一次帮老板审稿。老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先去查查这文章谁写的。所以,你懂的。
而且很多刊都将送审论文 ...
这位朋友倒是率真,看看谁写的固然没错。错就错在人太容易主观化,一看是某某大牛的作品,在看文章之前就已经断定是佳作,至于其行文逻辑,论证方法的考察自然松懈,更不用说挑什么毛病了,惹恼了大牛,大牛以后就不投这个杂志了,约稿当然也不可能。比如有几个杂志敢发表批判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的文章,就算有理有据,如果这个人不牛,或一般的牛,只会被冠以班门弄斧,不懂还乱瞎评论的嘘头。中国学术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挑战权威,更谈不上超越权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7 08:48:32
b751106 发表于 2015-5-6 21:18
如果有錢或經費,中文文章倒是不難請專業人才翻成英文,只是所費不貲。
你说得对,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