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1321 47
2015-05-05
几乎所有期刊都声称不看作者背景、只看文章质量,实行所谓的匿名审稿。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有的原本不给发的文章,加上导师的署名就愿意发了呢?对于挑战知名学者的知名理论的文章,期刊为什么会担忧得罪被点名的知名学者,以文章深度不够为名退稿?这样,是不是说,评论性文章只能是名人与名人之间的交锋?如果是这样,初出茅庐的青椒如何开创新天地?是不是要等到老家伙们退位了,才有机会?或者说,由大牛一手提携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5 12:38:29
这个没办法。先挂挂导师或牛人,然后自己有点名气了再自己单干咯。社会科学都靠说,就算同样一个实证结果你只要能自圆其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与解释。无名小卒说的话,一般别人是不大会听的。一上来就想着自己单干反而比较奇葩,这种一般也就出现在武侠小说中,或者是“中二病”患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5 12:47:00
有些人就想天上掉馅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5 13:05:29
几乎所有期刊都声称不看作者背景、只看文章质量,实行所谓的匿名审稿。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有的原本不给发的文章,加上导师的署名就愿意发了呢?对于挑战知名学者的知名理论的文章,期刊为什么会担忧得罪被点名的知名学者,以文章深度不够为名退稿?这样,是不是说,评论性文章只能是名人与名人之间的交锋?如果是这样,初出茅庐的青椒如何开创新天地?是不是要等到老家伙们退位了,才有机会?或者说,由大牛一手提携上来?
我觉得楼主的疑问很好。


不能排除以下可能:大家通常就是搞小圈子,官大表准,远近亲疏。
同样,也完全存在以下可能:青年人初出茅庐,不如名人老人成熟,青年人出错的概率更大更多。

2种可能都存在。
其中,一种是错误的,搞远近亲疏,另一种是正确的,青年人的论文就是不成熟,积累少,水平低。
--------那么,2种可能相加,迭加,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必然结果:歧视青年人的倾向普遍存在。


那么,歧视青年人(即便这往往是正确的,即,青年人确实不成熟),对整个中国的科研教育来说,整体长期来看,却是一种恶果,是严重拖后腿的。

整体长期来看,西方是稳步前进,而我们呢,是拖步前进。
------好在我们的人数多,学者学生的基数大,虽然是粗放管理,偶然也有冒尖的。


45岁以下的学者学生,讲师、博士生以下的人,应该能占整个教育科研队伍的至少一半。
------我建议,每个学术期刊,每年得拿出一半的版面,硬性规定给予45岁以下的人,给予讲师、博士生以下的人,专门发表这些年轻人的论文。其中,顶级期刊可以降低到45%。

----------具体来说,就是给予讲师、博士、硕士、博士生、硕士生,且年龄小于等于45周岁,以收稿时计算。并且,不准导师、名人等挂名,必须是独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5 17:27: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5 17:37:06
投英文的呗
也有看背景的,但是没中国那么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