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权威期刊,初审一周通过。外审第一位匿名审稿人很客气地提出了三个问题,用了三天时间做了外审答辩,获得正面评价后顺利通过。奇葩出现在之后的第二位匿名审稿人,足足等了他35天才给出审稿意见,前两条意见稀松平常,后一条意见则要求作者添加某处研究内容(笔者估计这个研究内容是该审稿人的专长所在)。如果可添加的话,笔者必定投其所好,得过且过。不过他提出的研究内容和本文主旨基本没什么关系(笔者深恐当局者迷,针对他提出的问题也请教了五位圈中好友,均认为审稿意见严重跑偏),添加后整篇文章两万字也拿不下,笔者不想节外生枝,更不想为了迎合他一个人而篡改了论文的意趣。因此,很委婉地说此非论文主旨,可以作为笔者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挖掘。结果又等了25天后,奇葩审稿人给了二审意见:第一条义正言辞,大意是“我深通这方面的东西,你不按我说的改不行”;第二条、第三条则不再针对具体问题,而是开始质疑整篇文章:一是“你的文章名不副实,看摘要和看文章都不是一码事”,而是“你的实证结果解读太多,为了解释而解释”,云云。看到这样的意见,笔者无奈,感叹匿名审稿人的节操都被这位仁兄给糟蹋光了。我也做过匿名审稿人,自认为匿名审稿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抓紧时间审稿,按照进度提交,拖延就是浪费别人的机会;
二、针对具体问题发问,不要含糊不清,否则原作者无法答辩只能再浪费一个来回的时间;
三、有问题一次说清,二次审稿只能在一次审稿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四、要否定一篇文章,也请尽早否定,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五、抱着谦虚的态度,虽然你贵为匿名审稿人,实际上你在待审文章的研究方向上并不比原作者知道的多。
笔者思虑再三,觉得即便再答辩下去也是徒劳,干脆联系编辑部要么直接拒稿,要么撤换审稿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