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共识
高玉伟
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从当前应对世界经济危局的情势来看,对于保持经济增长两国还是存在着相当的共识的。首先,两国都认为经济增长很重要,不是吗?
是的,经济增长确实很重要。没有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最直接的将会有一部分人失去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尽管现在在多数国家多数情形下,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但没有工作从而收入减少会从经济上和心理上给人带来直接打击。当很多人都遭受到这种打击而接近或超过其承受能力时,社会后果会相当严重,秩序混乱、社会动荡、犯罪率上升都是很有可能的。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经济增长了,人们的收入就增加(尽管可能没有经济增长得快),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从老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三转一响”的“四大件”,到后来的彩电、音响、洗衣机和电冰箱的新“四大件”,再到现在的房子和车子,这一历史变迁便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生动体现,而没有经济增长这是不可能的。
那美国经济已经达到人均GDP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经济增长为什么还重要呢?当然,失业带来的心灵创伤和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变得困难会是问题的答案。并且可以想到,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众的消费浪潮持续十多年,后面也是有新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长作支撑的。在2001年高科技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人经历短暂的经济滑坡之后,另一个泡沫为他们保证了继续的高消费,那就是房地产泡沫。
人们常常功能会抱怨,好运气总是不长久,而事实也往往如此。据说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初即已开始逐渐走向消逝的过程,2007年年中之后的次贷危机则真正拉开这出戏剧的大幕,2007年底时很多人猜测高潮已过准备结尾的来临,但2008年夏末秋初的世界告诉我们其实人们的预测能力还是不够好的。新闻报道从7000亿美元到8500亿美元,再到9000亿美元,但如此巨额的政府金融救援能否填补上巨大的流动性短缺(如在梦游,好像不久之前全世界还充斥着过剩的流动性,一瞬间竟然都蒸发不见了)仍未可知,前景可能是不容乐观的。
美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心是显然的,由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竟然做出如此规模的政府行动即可见一斑。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一次美国人民还能如7年前那样幸运,躲过泡沫带来的晦气,继续他们的不错的经济增长和高消费吗?上次他们有曾经被认为伟大但现在可能要被重新认识的格林斯潘,因为可能正是格林斯潘当年过于放松的政策延缓了当时可能的痛苦,带来了今天的危局。当然,这次美国人民还有本·伯南克和亨利·保尔森,这对“黄金搭档”能再次给他们带来好运吗?
大洋此案,对于对外贸易有着相当倚赖的中国同样面临经济往下走的情况,对美出口增长已经出现大幅下滑,而在欧洲和日本受金融风暴影响日甚的情况下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如果一直坚持的话,国内投资是必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可能已经很大困难。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当地还有多大,在2008年最后几个月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没有必要采取财政政策以保证经济增长下滑过大,是保增长还是继续压通胀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的抉择。
 
     
    
 
     全部版块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我的主页


 收藏
收藏



 分享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