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58 10
2015-05-09
     尽人皆知,这是一个技术四面环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按技术的方式被对象性地分割为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军事领域、教育领域、新闻领域、娱乐领域等等,而每一领域又有更进一步的切割。于是,人之栖居便顺理成章地被划归于某一个具体领域,比如消费领域或者娱乐领域。由于现代技术的日益推进,人的活动范围从“宏观”伸张到“微观”乃至“宇观”和“渺观”,生存样态似乎愈来愈丰富多彩,生存空间也似乎愈来愈广阔。技术主宰着一切:普天之下,莫非技术之疆域,率土之滨,莫非技术之臣民。然而,与现代技术的这种摧枯拉朽般的扩张态势相呼应的是,作为能在之人的生存在质的深度上急剧而又全面的萎缩。专业化、资本化、规范化、功利化和一体化使人之生存益发为技术世界所占用,益发归属于技术世界格局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技术性的“摆置”充斥着世界:“耕作农业成了机械化的食物工业。空气为着氮料而被摆置,铀为着原子能而被摆置,而原子能则可以为毁灭或和平利用的目的而被释放出来。到处都是海德格尔称之为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座架”的索逼着的订造,自然界被挟持着拖入开发、改变、储藏、分配、再开发、再分配的仿佛永不回头无限发展的订造过程。完全可以说,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已从广度和深度上被现代技术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作为索逼着之订造的座架绝不会止步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事实上,它已经向“主体”世界全面渗透。我们知道,自文艺复兴以降的时代通常被看成是一个高扬主体的时代,而且正是这种高扬才使得主体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现代技术世界。可是,“高扬主体”的辩证法就在于:在主体不断创造、发明、运用、改造和完善技术世界从而俨然成为支配自然界的“主人”之前,主体之为主体的“主体性”就已经拂袖而去了,而被剥去了主体性的主体实际上已然沦为技术世界维系自身以及再生产自身的“螺丝钉” 或“润滑剂”。海德格尔极深刻地指出:“作为如此这般受促逼的东西,人处于座架的本质领域之中,人根本上并不能事后才接受一种与座架的关系。”在技术座架的先行控制下,作为主体的人是作为“人才”被摆置、被订造的:人被摆置为“人力资源”,被订造为“人才库”或有灵魂的“生产力”,并以 “就业”和“失业”的方式在“人才交流市场”的吞吐中内在地归属于技术世界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技术座架无孔不入的统摄下;人一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均是按各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和需求而被规定、筹划、调整和算计的;即使象诞生和死亡这样的“自然事件”,也以诸如“出生率”和“死亡率”之类的方式而被吸收于技术世界深不可测的自我再生的黑洞中去。

  技术座架在提尽了客体的“自在性”和绞干了主体的“主体性”之后,人之栖居的沉沦状态或者说技术性栖居的本质便裸呈出来了。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对象性的分工越来越“专业”,专业性的切割越来越精细;四处是“人才”,遍地是“专家”,跨出自己的领域你便是白痴。在技术座架的纵横挤压下,人之栖居也最终蜕变成了一个“专业性”的领域。栖居是什么?按技术性栖居的算计本质,栖居不外乎就是对一个空间位置的占用问题,是一套可诉诸“人均占有面积”来精确衡量的住房问题,最多是一个诸如“住房的周边软硬环境”之类的问题。

       的确,居住面积的窘迫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一直是一个让现代社会深感棘手的难题。但是就人之栖居来说,即令解决了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这样的专题性难题,也远不等于便消除了栖居的困境,甚至根本上就还未触及到人之栖居的真正困境。海德格尔写道:“不管住房短缺多么艰难恶劣,多么棘手逼人,栖居的真正困境都并不在于住房匮乏。真正的栖居困境比世界战争和毁灭事件更古老,也比地球上的人口增长和工人状况更古老。真正的栖居困境乃在于:终有一死者总是重新去寻求栖居的本质,他们首先必须学习栖居。”对深陷于技术性栖居方式之中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判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9 22:02:34
某位女诗人,在写《放逐深圳》系列散文时,正“生活在”、或换言之是“被放逐在”深圳那个前卫、浮泛、嚣乱的现代化城市里。她在《独一无二的人》中思索着那些“我们人类的异体性在哪里?你不同于别人而鲜明独特的灵魂在哪里?你与你躯体相搭配的思维个性在哪里?”等问题的时候,周遭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于她,一定有着深刻切肤的痛感。按照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总结出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复杂人假设等人性的四种假设理论。可现实是一把无情的雕刻刀,会不断地磨砺掉我们的棱角;社会则更象是一把魔剑,经常斩光我们的锋芒与幻想,直至塑造成生活中无棱无角的我们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就此罢手截止……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如经济人假设一样去选择职业或生存,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因为在经济人假设状态下,人没有任何的经济基础,时时为生活担忧着,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工作,并总是无奈而又被动地处在组织的操纵、激励或控制之下,完全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除了经济人假设外,至于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复杂人假设,都是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人们只有在无须为生活担忧,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才能够有选择工作的权利和自由。在这喧嚣芜杂的都市,面对文化精神的失落,欲望对纯粹的消解,人如何才能从文化心理升华的人生境界,在现实中顽强地自我省察、自我检视、自我救赎?杨绛认为要做到“万人如海一身藏”、“怨而不怨,哀而不伤”、“心态之争与中和之美”,首先应该“自己重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9 22:03:11
海德格尔不甘于文学不敌货币这一失败,曾寄希望于“贫乏时代的诗人”。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纪降临,诗人们并没有能够挽救时代的精神的贫乏,也未能给生活注入更多的诗意。
诚然,拯救的希望或许还会存在,那便是在货币体制外求生存的诗人,还有,从货币网罗中突围的、和你我一样挚爱文学的颗颗痴痴的心。可是,在货币正在奠定它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至高无上地位的当前社会里,这种“自己重自己”“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陷藏在草丛里,不求为‘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的超然,并非人人皆可以领略和有条件做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9 22:44:48
很有见地的见解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0 11:44:00
丹心永驻思华年 发表于 2015-5-9 22:44
很有见地的见解啊!
我们哲学老师写的,用词入骨透彻直指人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10 11:50:54
文化劳工 发表于 2015-5-9 22:03
海德格尔不甘于文学不敌货币这一失败,曾寄希望于“贫乏时代的诗人”。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纪降临,诗人们并 ...
货币体系在社会的许可中产生,这一“制度”,把最高雅和最庸俗的事物都夷平成数字,个性的价值,在进入社会之前便消解而去,要使个性在场内便必须跌落为价格。支付体系却使全球的货币秒速流动,互联网使得支付呈现光速,而我们的知识构建却速度忽略不计,知识是为出售而被生产,技术和科学分离转而和资本合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