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战争》内容提要
第一篇 资本局
【第1章】阿里巴巴:股东“三角恋”
自从阿里巴巴集团形成马云团队与雅虎、软银三足鼎立的股东格局之后,马云便陷入了控制权旁落的潜在威胁之中。
那场引人注目的“支付宝事件”,仅仅是马云与投资人雅虎、软银之间摩擦的一个片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之间的三方恩怨,从软银董事局主席孙正义决定给马云投资时起就已经注定。
评论:桃园三结义之劫/张立峰
【第2章】雷士照明:股权连环局
谁也不曾想到,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会这样毫无征兆地从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出局,又曲折地实现了回归。
曾经,他借助资本的力量,完美地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而今,他却陷入了又一场资本“局中局”。
此案例留给创业者的最大启示是,“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语)。
评论:雷士博弈的24个关键词/张立峰
【第3章】永乐电器:对赌的恶果
永乐电器之所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案例,不仅因为身为行业老三被行业老大吞并所造成的轰动性,更因为这是中国商界第一个因创始人与资本方对赌失败而失去企业的案例。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注定要输,他决不至于吞食将企业卖给黄光裕的苦果。陈晓,这位人称“铁算盘”的上海精明商人,最终没能躲过这出“资本劫”。
评论:伤人伤己的双刃剑/黄嵩
【第4章】中国动向:惊险的赌局
这是一个观察企业如何赢得“融资对赌”的绝佳样本,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对赌博弈,其背后是财务投资者的种种利益考量。
同样是私募融资,同样是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对赌,甚至对赌的资本方都同为摩根士丹利,但是中国动向与永乐电器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相较于永乐电器创始人陈晓的惨淡收场,中国动向创始人陈义红最终笑到了最后。
评论:企业与资本的角色/桂曙光
【第5章】人和商业:资本的暗箭
凡是从风险投资商处拿过资金的企业创业者,都不会不知道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为何物。早年美国的VC/PE们用巨大损失与惨痛教训换来的投资经验,最终固化成了Term Sheet的系列标准条款,以便全方位地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
人和商业案例的独特之处在于,让公众见识了VC/PE在向企业投资时,对于自身的利益保障,严密到了何种程度。即使企业遭遇百年难见的金融危机流血上市,VC/PE也可以通过事先签订的协议条款确保自身投资收益,而创始人则必须付出向对方无偿出让股权的代价。
评论:“滴水不漏”的投资条款/桂曙光
【第6章】娃哈哈:非正义的胜利
曾经轰动一时、持续数年的“达娃事件”,在宗庆后的眼里是“达能强购娃哈哈”,却被外界视作“宗庆后撵走达能”。
在宗庆后的主动爆料下,法国达能与娃哈哈之间那场旷日持久的股权战争,在公众视野之中拉开了帷幕。其实,与其说是达能与娃哈哈的矛盾,还不如说是达能与宗庆后个人的矛盾。
第二篇 控制战
【第7章】新浪:城头变幻大王旗
新浪的王志东辞职事件,或许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具有公司治理意义的商业事件。创始人兼CEO被董事会赶下台,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所以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王志东被描述成了一个充满悲情的人物。
中国的主流商业文化默认的逻辑是:创始人=老板=实际控制人,因而必然是企业的完全掌控者;但西方主流的商业文化逻辑是:创始人/CEO<<董事会<<股东会,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整套公司治理模式。
新浪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之一,因而当西方逻辑与本土思维发生冲突时,初始阶段的不适与不解几乎不可避免。
评论:割不掉的阑尾/李寿双
【第8章】国美电器:空前的博弈
陈晓与黄光裕之间那场发生于2010年夏秋之交的“战争”,注定要载入中国商业史册。不仅因为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所引发的空前关注,更因为这个案例完成了对中国公众最大规模的“公司治理”启蒙。
国美控制权的争夺战,于国美而言,实现了理想的结局。张大中的出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在公司治理意义上,既避免了黄光裕的“一股独大”,也避免了陈晓的“内部人控制”。
同时,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不良溢出效应,同样不可忽视。民营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托危机,令原本就跛脚前行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阶层,再次蒙上发展的阴影。
评论:国美变局的标本意义/宁向东
【第9章】中芯国际:无奈的内讧
中芯国际因股东诉求分歧而引发的内讧,被外界认为是典型的控制权之争。中芯国际面临的似乎是公司治理问题,但又决不是单纯的公司治理问题那么简单。中芯国际的问题,与其说是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还不如说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困境的某种折射。
在东西方冷战余波、国际社会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为了突破封锁、培育产业,吸纳了各路背景的资金,最终形成了异常复杂的股东结构。而围绕着中芯国际所形成的央企股东、地方政府股东、主权基金股东、台资股东、美国股东,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中间夹杂着中国政府意志、财务投资人意志、产业投资人意志、创办者个人意志,在各方意志无法取得平衡之时,内讧变得无可避免。
评论:中芯国际何去何从/符胜斌
【第10章】真功夫:从亲属到反目
原本是姐夫与小舅子关系的创业伙伴,为了争夺企业的控制权,最终走到了相互敌视、仇恨的境地。
潘宇海与蔡达标两大股东,一位感性而重情义,为了安抚对方甚至愿意让出决策权;而另一位理性却缺乏安全感,为了控制权可以不顾一切。蔡达标有魄力而善于经营,但他生怕控制权被夺走,心存疑虑、不安心,最终干出了一系列事情,撕裂了股东之间的情谊。
有时候,决策的好与坏,全在决策者一念之间。真功夫这个案例,夹杂了太多情绪的失控、权欲的膨胀、人性的自私,值得所有联合创业型企业管理者反思。
评论:真功夫事件五大败笔
【第11章】金山软件:烫手的控制权
严格来说,金山的两大股东求伯君与雷军,称不上存在企业控制权的争夺,甚至到了最后两人争着做“甩手掌柜”。
身为职业经理人的雷军,与老板求伯君前后共事20年,最后能够熬成第二大股东,并且相互之间还能相安无事的,除了金山,只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家这样的企业了。
雷军之所以最后能取代求伯君掌控金山,并且避免两大股东之间剧烈的控制权争夺,可以说既跟双方的实力消长有关,也跟双方的性格、修养有关。
评论:雷军的先抑后扬/梁斐
【第12章】太子奶:无言的结局
李途纯在其狱中遗书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请求让我们这一代长期背负骂名、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死后都能得到安抚。”
这位太子奶的缔造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原本与投行之间的一场融资“赌局”,竟然会演化成与政府代言人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最终不仅企业雨打风吹花落去,连自己也一度身陷囹圄。
这个悲剧案例无论剧情如何跌宕,最令人感慨之处,莫过于李途纯致命的性格缺陷,以及复杂之极的政商环境。
评论:三方角力的恶果/卓星煜
第三篇 夫妻劫
【第13章】土豆网:离婚蝶变效应
王微与前妻杨蕾之间的一场婚姻财产诉讼,险些将自己一手创立的土豆网的IPO葬送了。它不仅使得土豆网的上市进程延后了超过半年时间,而且最终导致了土豆网被行业第一的优酷网收购。
评论:“土豆条款”非万能/徐沫
【第14章】赶集网:股权分割是与非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赶集网创始人杨浩然与前妻王宏艳的婚姻财产诉讼,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前妻主张分割财产,前夫则主张婚姻无效,究竟孰是孰非?谁对谁错?
评论:夫妻店投资法则/符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