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093 0
2015-05-14
味精的发展历史:发现于日本,发展于中国

谷氨酸的发现:起源于日本,工艺不断完善自 1908 年池田菊苗博士发现海带汤里的鲜味物质是谷氨酸的钠盐开始,人们才对鲜味有了新的认识。池田教授将这种产物命名为谷氨酸钠,并为生产MSG 申请专利。1909 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MSG,名称为味之素,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制成谷氨酸钠。

没有最鲜、只有更鲜,味精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味之素很快传进中国,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又独立发明出一种水解法生产谷氨酸钠,称之为味精。1923 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一度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1956 年,日本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短杆菌来制备味精,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该法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1964 年底,强力味精(呈味核苷酸)又以鲜度是协和味精的160 倍震撼日本。到80 年代末,超鲜味精(2 甲基呋喃苷酸,味精鲜度的600 倍)的问世再次刷新“鲜的记录”。出于健康的追求,目前市场上的增鲜调味品味精主要采取的是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即利用淀粉质原料(玉米)水解并与氨基酸生产菌合成谷氨酸。

产业转移:中国大陆是新的供给中心

谷氨酸钠产能的转移,中国大陆已成为味精产业中心。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消费群体的演化,味精行业的竞争从技术转变为资本和市场的竞争,中国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成本优势吸引了国际国内投资者。味精行业生产重心由日本、韩国转移至了中国,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新的产业中心。以国际行业巨头们曾经的三个中心的发展历程为参考,我们发现行业巨头们在发展路径上有惊人的相似:20世纪90 年代之前,行业巨头都把东南亚作为走出国门的主要发力点,越南、菲律宾和印尼是受青睐的国家。90 年代之后,中国大陆市场成为国际巨头们看好的市场,纷纷在中国的山东、天津、沈阳、连云港、成都等地建厂。
[backcolor=rgba(136, 136, 136, 0.498039)][backcolor=rgba(136, 136, 136, 0.498039)] [backcolor=rgba(136, 136, 136, 0.498039)][backcolor=rgba(136, 136, 136, 0.498039)]查看原图【下载完整报告】: http://dwz.cn/K3WA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